晴時多雲

誰知50年代的閣揆是誰 但記得午後響起的文夏

導演吳念真(左)受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暨指揮李哲藝(右)邀請,擔任《一路走過來,台灣百年音樂風華》音樂會導聆人。(記者何宗翰攝)

採訪、攝影◎記者何宗翰

「問我50年代的台灣省主席或行政院長是誰?我根本不記得,但我記得當時整個礦區每到午後,收音機交錯響起的,都是文夏、洪一峰的歌。」導演吳念真回憶。

用音樂說歷史,可能比文字還更有看頭。灣聲樂團《一路走過來,台灣百年音樂風華》音樂會,將用演奏敘說台灣的故事,從原住民到新住民,從自然歌謠到流行音樂,並請吳念真擔任導聆人,把對台灣的記憶及情感,透過故事娓娓道來。

灣聲改編歌謠、金曲 回味百年台灣

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暨指揮李哲藝說,台灣一直有著非常美好的音樂文化,他到國外表演時,剛開始很自傲能將古典音樂演奏好,但當西方人問台灣的音樂是什麼時,卻常常啞口無言,因此他從20幾年前就開始嘗試,用古典音樂來做台灣音樂的創作、改編、演奏、推廣與分享。

李哲藝說,百年來台灣音樂可分5個時期,自然歌謠如「丟丟銅仔」、創作歌謠如「望春風」、老歌如「夜來香」、校園民歌如「橄欖樹」、一直到流行音樂「新不了情」等,音樂會將演奏他譜寫的交響曲「一路走過來」,分5個樂章、65分鐘的長度,將20多首經典歌曲一一重現。

「歷史不只是歷史課本,還包括庶民的生活細節,就像文化不只是故宮博物院那些。」吳念真回憶,他不會忘記爸爸心情不好時,在雨霧中唱「流浪之歌」的背影,也記得十幾歲離家工作,深夜聽到廣播「台北午夜零時」的片頭曲,總會跟著哼唱那句:「齷齪的城市,台北上午零時。」

讓世界認識台灣 透過音樂不用翻譯

吳念真說,80年代一直想弄電影,透過最簡單的傳播媒體,讓世界知道有一個地方叫台灣,比把小說翻譯成外文再讓老外去看容易;灣聲樂團用西洋古典樂器演奏台灣在地音樂,速度更快,不需要翻譯,台灣觀眾也能從這些音樂中,回顧我們走過的路。

音樂會請到台灣旅居北京國家大劇院首席豎琴手黃立雅,演奏李哲藝作曲的「雙囍豎琴協奏曲」,曲子發想自馬格南攝影師張乾琦的攝影集《雙喜》,分4個樂章描寫了越南新娘從不認識另一半就要嫁、到初次相遇、墜入愛河到結婚的過程。

黃立雅表示,「雙囍」有故事性很強的主題、音樂畫面很清楚,豎琴在協奏曲中像說故事的角色,首演是李老師自己彈的,但感情方面的主題,女生比較有多一點想法,進入音樂的角度不一樣;李老師很清楚豎琴的極限,曲子絕對不簡單,但表現的效果很好。

灣聲樂團音樂會—《一路走過來,台灣百年音樂風華》

時間:11月18日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