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鴻鴻專欄》援救劉霞的道德勇氣

德國劇場強調反身性,從強烈的自我批判挑戰既有權力結構。(鴻鴻提供)

◎鴻鴻

詩人、劇場導演鴻鴻

德國的兒童遊戲場恐怕是最令人羨慕的一種:迥異於台灣全面PU地板加上彩色塑膠化設施的過度保護,德國的遊樂場地面一律是細沙,有如大片沙坑,遊樂設施使用的材料儘量自然而素樸,以木料和繩索為主,輔以少量金屬(溜滑梯板及鞦韆架),保證小孩就是要玩得髒兮兮才能回家。對於教養小孩的態度,看遊戲場就可一目了然。

禁演歌劇重登舞台 德國劇場對話當代

在另一個成人的遊戲場——劇場當中,德國人也屬最勇敢的一種。柏林喜歌劇院(Komische Oper Berlin)今年重製了一百年前首演的歌劇《被烙印的人》(Die Gezeichneten)。這齣歌劇當年非常轟動,還不斷重演,後來卻因作者史瑞克(Franz Schreker)的猶太身分而被納粹禁演。一所歌劇院如何面對本國曾被黑暗歷史埋沒的藝術家,當然意義重大。柏林喜歌劇院向來是當代歌劇演出革命的領頭羊,這回也不手軟,請來經常引起爭議的加泰隆尼亞導演畢耶多(Calixto Bieito),讓演出不止於紀念價值,而能真正和當代社會對話。

畢耶多口味雖重,卻從不無的放矢。原劇寫的是一位貌寢駝背的富豪亞維諾,為市民建造了一所絕美的遊樂園,卻被他有權有勢的朋友利用來侵犯婦女,並嫁禍於他。作曲家暗暗寄寓猶太人為善卻被孤立的處境,但在畢耶多的詮釋下,焦點有所偏移:不但亞維諾深為戀童癖所苦,那些朋友所侵犯並殺害的,也全是孩童。台上出現許多血跡斑斑的兒童演員,甚至還用背景巨幅投映兒童受傷陰暗的眼神,令人怵目驚心。演出也暗示主角幼時被侵犯的歷史,甚至可能帶給他愛與救贖的藝術家卡洛塔,也是被市長父親利用的性工具(這點和《血觀音》倒有點異曲同工)。作曲家對於性心理的複雜探索,的確領先時代,導演更曲盡其幽微。加上那些歌劇演員毫無保留的大膽演技,尤其讓人敬佩不已。

自我批判挑戰權力 全都仰賴道德勇氣

德國人一向視劇場為社會對話的平台。喜歌劇院將百年前的作品掉轉矛頭,直指今日社會的偽善,看得我感慨萬千。統治階層監守自盜且嫁禍於人,貪婪吞食下一代的機會與幸福,這些過去幾十年來在台灣發生的現實,卻活生生披露在德國的舞台上。相對於劇中那座巨大而恐怖的遊樂園(以迪士尼為藍本),我看到德國人一方面為孩童打造自由解放的遊戲場,讓他們自行從可能的危險中學習,另一方面在劇場中也勇於自我批判,揭示遊戲場的權力關係,自我警醒別讓下一代成為我們的禁臠。

道德勇氣並非僅僅是站穩政治正確的立場那麼簡單,而是來自對罪惡根源的凝視與探究、對自身權力的反省與節制。一所公立劇院對權力的強烈批判,讓我看到這個國家真正的道德勇氣。也讓我明白為什麼是這個國家最為積極地援救一位異國異議份子的遺孀。

(詩人、劇場導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