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遇見獨立書店》不賣書的書店

裝幀設計師蔡南昇釋放工作室一部分空間成立「薄霧書店」。(記者楊媛婷攝)

儘管景氣春寒料峭,台灣每年仍出版將近4萬種作品,作者也依舊醉心筆耕,更有一群人用心經營獨立書店,用行動訴說他們的文化想像。文化週報陸續帶大家走訪......

採訪、攝影◎記者楊媛婷

這是一間不賣書的書店。

走進未在大樓懸掛招牌的薄霧書店,迎目而來的是擺滿雜誌的書牆,從之前介紹台灣選用台南國華街為封面的日本雜誌《BRUTUS》,到創刊四十二年的《POPEYE》,在這都能找到這些經典日本雜誌的創刊號到最新號,打造書店的裝幀設計師蔡南昇說,這裡的書都不賣,讀者只要用可以折抵飲料消費的兩百元入場費,就能博覽群誌,「我的書店不賣書,賣的是知識。」

曾和作家幾米合作二○一二年金馬獎主視覺的裝幀美術設計師蔡南昇,設計的雜誌曾贏得金鼎獎肯定,書誌裝幀設計也多次入圍金蝶獎,兩年前將工作室遷移到書店公館現址。他靈機一動,既然自身從事書籍設計,不如從人脈與熟悉的產業出發,便決定將三十五坪的空間隔出三分之二來成立書店,「我在公館租屋生活多年,這裡許多二手、獨立書店,書店要怎麼和別人不同?我便決定從自己多年收藏的雜誌出發,開間與眾不同的雜誌書店。」

點飲料覽群誌 絕版書刊俯拾有

雖然名為書店,蔡南昇從「博物」諧音命名的「薄霧」書店卻不賣書與雜誌,僅偶爾接受同行設計師寄賣詩集創作。蔡南昇說,他定義「薄霧」是一間雜誌的私人圖書館,展示他個人收藏的日本系列雜誌外,也讓客人可以翻閱、查詢這些雜誌出版前輩經年累月的巧思結晶,店內展示的雜誌橫跨五十年,有很多即使在日本本土也難找到的絕版雜誌,期待這些刊物能成為引領設計人靈感的指路燈。蔡南昇認為雜誌是展現常民生活文化的窗口,他隨手拿起多年前日本出版的民俗藝術季刊《銀花》,其中就有許多介紹日本與東亞各國工藝美術及文化傳統的照片,「這些訊息與圖片,都是網路找不到的,要看還是得往過去的雜誌刊物找。」

蔡南昇也希望跳脫過去書店和顧客僅有買書、賣書的交流,「我是設計出身,現在也仍執業,回想剛出道時,設計上有很多困惑之處,甚至做這行多年,技藝仍想繼續學習、精進,既然過去沒有交流的地方,我自己來創造,讓這裡成為舉辦書籍設計相關活動的場所。」

蔡南昇開店之初,便以自身收藏的日本系列雜誌為本,透過分析每期雜誌的主題策劃、版面布置等,舉辦「雜誌解剖學」講座,便立刻吸引近五十位民眾報名;之後陸續舉辦如「設計師該熟悉的書法課」、「紙的浪漫博覽」、「無以名狀。詩、概念與抽象設計」等字形藝術或紙材分析活動,每每都吸引滿座群眾,蔡南昇自豪所有活動都是自己企劃,而非出版社為了賣書而提案,更意外尋得經營書店的藍海,「設計界的人很需要前輩分享經驗,這些傳承實務經驗的活動與工作坊,在台北只有這裡(薄霧)能找到。」

薄霧書店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三○二號三樓

電話:02-23651586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