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大媽、南韓央行 淘金慘敗

2015/09/07 06:00

記者盧冠誠/專題報導

國際金價7月一度跌破每英兩1100美元大關,改寫5年半新低,雖然8月在避險需求湧入下,吹起反攻號角,但東北亞兩大苦主中國大媽及南韓央行,目前帳面虧損仍分別高達21億美元(近台幣700億元)、15億美元(近台幣500億元)。

台灣央行審慎看待金價走勢,南韓央行卻於高檔擁抱黃金,在2011年7月創下13年來首度增持的紀錄,且2年內合計買入90公噸,目前黃金儲備為104.4公噸,全球排名第34名。

國際金價8月底以1134美元作收,而南韓央行買入黃金的平均成本約1650美元,其於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共增持的90公噸黃金,帳面虧損15億美元。

南韓央行投資失當,遭到各界砲轟「淘金」時點不對,不過,南韓央行官員緩頰說,購買黃金目的不是為獲利,而是要分散外匯存底。

就在南韓央行最後一波增持黃金沒多久,2013年4月國際金市遭遇30年來最大空襲,金價自1600美元下殺,這個時候,勇敢的中國大媽半路殺出,號稱10天內掃金300公噸。

市場估計,中國大媽當時購金的平均成本約1350美元,如今帳面虧損達21億美元;不少外商分析師形容這些「Dama」(大媽)的舉動,就像義和團高喊「刀槍不入」衝入洋槍、洋砲一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