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太陽能廠只有出走一途

2014/08/14 06:00

記者張慧雯/特稿

台灣太陽能產品一向以「品質好、價格中上」著稱,以性能與價格來評比也一直是客戶最佳選擇,但現在卻面臨美國高額反傾銷稅威脅,讓不少廠商感嘆「十八般武藝也沒用,只能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台灣太陽能廠每年都提撥一定資金進行研發,無論是轉換效率或是新產品,台廠技術不落人後,甚至能與日、德首屈一指的大廠相提並論,再加上善於降低成本,價格比日、德大廠價格低,一直是成熟國家太陽能下游廠商的首選。

但此次美國祭出高額反傾銷稅的結果,幾乎讓台廠「一刀斃命」,失去價格優勢不僅掉了來自中國的大量轉單,連台廠想自行經營「品牌」也困難重重。

太陽能光電協會理事長洪傳獻就苦笑說:「台廠要從矽晶圓、電池片、模組三方面去排列組合,每種依製造地(台灣、中國、非課稅)去分類,到底產品是算中國製、台灣製還是不必課稅?再去算反傾銷稅率到底是多少?而各公司依市場比重再重新規劃,產品到底該怎麼調整。」

多數人聽起來一整個霧煞煞,簡而言之,這樣的選項高達3的3次方、共27種搭配方式,各公司要從這27種產品去計算反傾銷稅率,選擇對自家公司經營模式最有利的;真的有太陽能業者挺認真地做出一張A4紙大小表格,詳列這27種排列組合與稅率,真的是讓人眼花撩亂、暈頭轉向。

但其實撇開這讓人看了頭昏眼花的27種選擇,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從台灣出貨到美國的產品很容易被課稅,若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化整為零,就是最快最容易的方式,然而海外設廠風險也不小,已開發國家人工成本高,而開發中國家常見動亂與政爭,「走」為上策的基本方向雖沒錯,但要走去哪裡可以既安全又不貴,可說是時下太陽能高層主管最傷腦筋的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