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薪資與物價現象

2024/01/09 05:30

薪資與物價沒有一對一的固定關係。(路透)

◎歐陽書劍

美國希望舒緩緊俏的勞動市場,以避免因薪資提高過快而延長通膨的壓力;陷於三十年停滯的日本,則想要藉由物價上漲,趁勢為薪資的成長創造空間。薪資與物價的關係,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想像。高薪低物價雖是大家所想要,但欲提高薪資並壓低物價,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對個別企業來說,薪資費用是公司成本的一部分,當薪資提高,效率等其他條件若未改變,要維持一定的獲利,產品價格通常會跟著上揚。從現實的感受可以發現,部分行業如餐飲業等用人較多的服務業,在薪資大幅成長的階段,若景氣沒有同時熱絡,或因競爭過劇而無法漲價,人力通常會緊縮。

然而,薪資和物價的關係並不單一。當物價上漲、企業獲利增加,也不一定總是導致薪資提高,這也是一般勞工不滿之處,似乎漲價紅利都由企業主收割;相對地,經營者或會認為獲利增加是因提高效率及管理能力、資本投入所致。

勞資觀點不同,個別企業有各自的薪酬政策,以及勞資溝通方式;不過,若從整體面看,低薪的原因,又有不同。一九九○年代中期之後近三十年,日本薪資不僅大多不見成長,而且有好幾年的名目薪資還顯著下滑,也就是平均領到手的薪水竟然還是減少的。這也是失落日本的主要特徵之一。從去年就任起就屢次公開強調要拉高薪資的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對這一現象最為重視,二○二三年底對日本企業團體的一場演講中,也提到背後原因。

大致是一九九○年後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及接著而來的金融危機、資產負債表調整,以及人口老化,壓低了內需成長、抑制企業投資,而國際競爭又因全球化加劇,使薪資和物價沒有成長動力。日本企業於是陷入無法拉抬銷售價格的窘境,只得從成本面著手,以縮減開支、壓低勞工薪資因應,同時因價格競爭力下降,獲利有限,失去產業升級的能力,更增強大眾對薪資和物價不會上漲的預期。日本經驗成為平均薪資停滯的典型案例。

植田和男認為物價隨供需調整原是相當自然,但一九九○年代中期之後,日本企業調整售價的項目與頻率愈來愈少,物價不動、薪資也停滯,甚至負成長,勞資雙方似乎達成在經濟困境中,以優先保住工作代替調整薪資的共識。然而,疫情之後,進口物價大漲,帶動一般物價水準,使薪資跟著鬆動。日本央行希望形成物價帶動薪資、薪資成長使物價上漲的良性循環,因此持續貨幣寬鬆政策。

各國條件不同,達成目標的方式不一樣。為通膨所苦的美國,因勞動市場緊俏,則希望藉由升息冷卻經濟,避免薪資上漲過速,以壓抑物價再飆高。因而,結論就是︰薪資與物價沒有一對一的固定關係,但避免不了現實的糾纏,也難以各走各的路。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