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供應鏈去中 資策會MIC:東協、印度、墨西哥各有優勢

2023/12/14 05:30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即將發布二○二四年資通訊趨勢展望,副所長楊中傑接受本報專訪。(資策會提供)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即將發布二○二四年資通訊趨勢展望,副所長楊中傑接受本報專訪,針對供應鏈變化趨勢,從台灣產業發展角度提出展望與建言。他表示,台廠選擇中國以外的製造據點時,經濟區位與政策優惠是考量重點,並分析東協、印度、墨西哥相異的優勢。

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加速轉出中國,產業應如何思考下個製造據點?楊中傑說,產業選擇製造據點主要有三大考量,首先是傳統生產要素,例如是否有適宜的土地、足夠的勞工,以及移轉到當地須投入的資本;其次是經濟區位因素,例如當地基礎設施是否完備,以及與最終產品銷售地之間是否有關稅優惠;第三,當地政府政策的影響力也非常關鍵。

楊中傑分析,從現階段中國以外的據點來看,東協國家中,越南、泰國不僅與許多國家簽有自由貿易協定,且較有計畫性地扶植本土產業或區域發展,提供政策優惠較多,對台廠而言最具吸引力;而印尼、菲律賓坐擁東南亞前兩大人口數,以市場換技術的政策取向也逐漸落實。

至於印度,在總理莫迪「印度製造」政策下,從建廠、製造到出口等階段都有完整補助機制;而墨西哥基礎建設與勞工素質雖落後於東協國家和印度,但在美墨加協定(USMCA)加持下,地理位置鄰近全球汽車與資料中心主要市場的美國,逐漸成為電動車元件、伺服器等體積較大的產品製造重鎮。

而台廠轉移製造據點後,在營運上可能面臨哪些變化?楊中傑指出,可能加速智慧工廠體系成形,由於新製造據點的員工訓練與管理均需時間累積,發展智慧工廠或可加速複製成功經驗;此外,下游組裝廠商從中國移出後,上游零組件廠不見得有足夠資源移轉,也可能因政治或成本因素,須透過在地化策略在當地尋求替代的供應來源。

他提醒,面對歐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主要國家均已規劃或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無論在哪裡製造都須履行淨零排放責任,廠商應在一開始即考量運用減碳設備和再生能源設計製造流程,為生產據點的永續營運打下良好基礎。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