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大連鎖藥局大樹藥局董事長鄭明龍指出,台灣藥局營業額在過去五年,年平均成長五.五%,主要是因疫情後健康意識抬頭,購買保健食品的消費人數較疫情前成長二十六%。(資料照,記者楊雅民攝)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疫情紅利推升藥局獲利,加上台灣超高齡化社會將來臨,才會有這麼多人看好藥局未來前景可期!」一位會計師分析。
全台最大連鎖藥局大樹藥局董事長鄭明龍指出,台灣藥局營業額在過去五年,年平均成長五.五%,主要是因疫情後健康意識抬頭,購買保健食品的消費人數較疫情前成長二十六%、消費金額更成長五十四%。
前2大連鎖藥局 才有市場紅利
但鄭明龍以美、日為例,美國平均每間藥局可服務五○三四人,日本可服務五七七七人,台灣僅約二二○○人,因此藥局未來整併、數量減少似乎不可避免。
他進一步分析,美、日連鎖藥局占整體藥局比重在六成上下,台灣把藥妝型、婦幼型、醫材型全歸類到健康照護型藥局,連鎖化比例也才三十五%,估計到二○三二年前可達五成,但重點是,美、日、中三大國家,都只有前二大連鎖藥局能享有市場紅利,其他連鎖品牌及單點藥局未來會很辛苦。
他認為,台灣藥局市場這二年變化很大,去年康是美宣布要開出一百家藥局,屈臣氏也在今年宣布要進入醫材、藥局市場,這二大連鎖藥妝店分別有集團奧援、以及是全球最大的國際保健美容零售商,目前在台店數已有四、五百家;而全聯、寶雅目前還未參賽,但先進國家最大的量販超市都搭配藥局經營,全聯雖開過店中店未成功,但藥局團隊都還在,未來勢必會加入戰局,這些都是未來可敬的對手。
疫情紅利消失 大樹、杏一獲利恐衰退
國內法人認為,藥局因為疫情因素獲利大好,像是大樹藥局二○二○年每股獲利約三.七元,二○二一年跳升到約五.八元、去年更到約七.八元,帶動股價最高漲到四三八.五元,換算本益比超過五十倍,但疫情紅利消失後,今年獲利恐較去年衰退;另外像杏一今年獲利恐怕是近年來最差,丁丁藥局今年獲利恐怕較去年衰退四成以上,佑全藥局第三季則出現虧損。
法人表示,當大樹藥局把本益比空間拉開時,會讓市場以為藥局很好賺,但市場競爭導致藥局的人事費用及租金成本都增加,所以這幾年很多連鎖藥局第一代都陸續逢高賣出,甚至叫第二代不要接,結果現在有這麼多人進場,就看誰會是最後一手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