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經濟的外來風險

2023/10/18 05:30

從疫情之後的低點算起,台灣的政策利率只提高○.七五個百分點,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相對輕微。(資料照)

◎歐陽書劍

經歷肺炎疫情衝擊,再有歐美通膨危機的牽引,過去二年多來全球經濟、金融在劇烈波動中,重新在適應新的威脅。今年經濟成長率的屢次下調,既反映美、中的景氣隱憂,也有歐美高利率外溢效應的不確定性;顯然沒有人能繼續維持對經濟環境的慣性反應。

美國聯準會(Fed)從二○二二年三月升息一碼,將政策利率帶離○至○.二五%的最低目標區間後,至今已調高利率五.二五個百分點。二○二一年底時,多數中央銀行家認定的短暫通膨,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再取得動力;二年過去,物價漲幅仍然高出主要國家央行的目標值,通膨繼肺炎疫情後左右金融市場的走勢。

為了對抗物價漲升,政策利率居高不下。即使通膨壓力已見緩和,但依二○二三年十月十七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相關衍生性商品數據觀察,到二○二四年六月之前,市場認為聯準會設定的聯邦資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目標值維持在五.二五至五.五%的機會依然最高,在六月才有較高的降息機率。

聯邦資金利率是銀行間的隔夜拆款利率,是聯準會引導短期利率走向的最重要工具;而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的走勢雖有相關,卻不亦步亦趨。二○二三年七月廿六日聯準會決定升息一碼後,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約過了三週,才拉高一碼,升至約四.二五%,Fed九月廿日的會議確認暫不升息後,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反而開始彈升,在十月三日一度突破四.八%。即使未來幾個月政策利率維持不變,在短期較高利率帶動下,長期利率並非沒有再往上爬的可能。

美國長短期利率維持高檔的現象,呈現了歐美主要國家的經濟現況,亦為二○○八、○九年金融海嘯後首見;對抗通膨雖初見成效,經濟活力卻被壓抑。債券價格因利率上揚而大幅下滑後,持有大額公債、債權的銀行、保險公司也有壓力,二○二三年三月矽谷銀行倒閉被接手,就是一個例子;部分無法負擔債息的一般企業,就傳出已破產或在接近邊緣,成為金融業的另一隱憂。

高物價、高利率形塑歐美國家的新風險,台灣情況有不同。從疫情之後的低點算起,台灣的政策利率只提高○.七五個百分點,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相對輕微;不過,二○二一年年中之後,每月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經常超過政府二%以下的目標,也使央行支援經濟成長之工具的動用空間有限。當然,在前述情況下,更應思考因應的是受歐美景氣影響的出口,以及外資快速移動、國內銀行、企業海外資產價格變化等衝擊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外來因素。

各國的政策利率或許將維持一段時間不更動,可是地震之後的寧靜,不代表危機的解除。在「暫時」通膨的想法拋棄後,不一定要嵌入「永久」,但對利率高低的想法與因應習慣,恐要跟著修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