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投資也去中 基金經理人轉向友美市場

2023/06/14 05:30

中國逐漸放緩的經濟成長以及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風險,衝擊投資人對中國的興趣。(法新社)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金融時報報導,中國逐漸放緩的經濟成長以及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風險,衝擊投資人對中國的興趣,全球基金經理人表示,客戶對不含中國的亞洲投資商品需求上升,這些商品包括投資親美市場的「亞洲盟邦」基金;這是自三十年前出現不含日本的亞洲投資組合以來,亞太投資市場最大的結構轉變。

法巴資產管理投資專家劉閔悅指出,投資人對地緣政治感到憂心,國際客戶已開始發出建議要求書(RFP),要求提供涵蓋亞太地區、但排除日本與中國的投資基金;她說,這不僅只是投資人的假設性詢問,也是對不含中國的亞洲投資產品展現明確的興趣。

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使許多人重新評估中國侵略台灣的風險,投資人因而憂心對中國的曝險。但基金經理人說,不含中國的投資商品,近幾月因美中關係惡化與中國經濟復甦疲軟,需求明顯增加;MSCI新興市場亞洲指數與MSCI新興市場亞洲(不含中國)指數之間的表現可看出該差異,前者今年淨報酬率僅有一.三%、後者為八.六%,該區域表現最好的是台灣與南韓市場,分別上漲三十%、二十%。

漢布羅資本管理資深基金經理人李斯指出,對「不含中國的新興市場以及親美亞洲盟邦商品」的需求,意味客戶看好該區的增長,同時集中曝險於與美國關係緊密的國家;他說,客戶對地緣政治的看法多有不同,「但任何曾認為美中緊張將消散的人,現在都非常清楚不會結束」。

安本亞太區主席楊修指出,雖然客戶沒有直接要求全數出脫中國資產,「但肯定有一些大型機構投資人已『去中國化』」。外國機構投資人確實逐步降低中國曝險,並增持該區其他國家股份。高盛數據顯示,避險基金對中國資產配置已從一月的十三%降至五月底的九%。今年前四月,投資人透過香港債券通計畫,已拋售三一○億美元中國國債。反觀澳盛銀行數據顯示,今年投資人買進三八○億美元不含中國的新興亞洲股債,單單五月淨買入二二四億美元,創二○一一年以來單月最大流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