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供電燈號不失真 將全對應備轉容量

2023/04/30 05:30

(資料照)

綠、黃、橘燈「備轉容量率」 可望走入歷史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備轉容量、供電燈號及需量反應措施近來屢被刻意連結為「缺電」爭議。台電強調,隨著電源結構調整,供電燈號定義有修正必要,否則容易失真,現行五顆供電燈號中,前三顆對應「備轉容量率」、後兩顆對應「備轉容量」,未來都將改為對應備轉容量。

「備轉容量」是指一天最尖峰用電當下,台電還可調度的備援機組,來應付電力系統故障等緊急狀況。台電五年前開始與工研院討論,專家建議「兩大一中」、也就是「N-二」原則;「兩大」代表能應付兩部各一百萬瓩大型機組故障,「一中」為一部五十到八十萬瓩的中型機組,可用於負載變動或預測失準時調度。專家多認為二五○到二八○萬瓩的備轉容量就已足夠。

隨著綠能加速興建,也有專家主張需更多備轉容量。台電專業總工程師吳進忠解釋,「N-二」是可承受跳機兩台,跳機四台當然不夠,備轉容量也是看要設計到哪一級。他坦言,光電可能春秋變化較大,備轉容量就要更多,四季是否有不同的備轉容量都可討論,初步共識是目前綠、黃、橘燈號的「備轉容量率」,因負載差距太大已易失真,將走入歷史,改採用現行紅、黑燈號,直接對應「備轉容量」。

吳進忠強調,台電將提報「電力可靠與韌性推動管理辦公室」,再由能源局的電力可靠度審議會決定;備轉容量怎麼算,國際都有做法參考,除了傳統機組,也納入儲能、需量反應等;需量反應非「洪水猛獸」,若統統都限制、調度缺工具,反不利降低電力系統風險。

台電專業總管理師蔡志孟直言,「電力承載順序」已改變,首先節能不耗電、也減碳,其次需量反應,需求端若願配合降低用電,供給端壓力相對降低,第三是推動再生能源,最後才選擇蓋火力電廠。

蔡志孟強調,台電一年最多執行五十次需量競價,全年最緊澀時段不到三%時間,透過十多億元經費,就可降低五到六億度用電;「對的事不該怕爭議,該執行就要執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