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青紅燈》Q4金融市場的灰犀牛

2022/10/13 05:30

金融業的重大衝擊,很多都是「灰犀牛」,已經進入第四季,業者不能再重蹈覆轍。(資料照)

國內15家金控公司9月單月獲利出爐,年減逾66%,出乎市場意料之外。回顧去年金控大賺5806億元,家家笑呵呵,創史上最高獲利紀錄。而今年迎來卻是波折不斷、連連衰退,而這些影響金融業的重大衝擊,很多都是「灰犀牛」,已經進入第四季,業者不能再重蹈覆轍。

相較於想都沒想過、無法預料的「黑天鵝」,既有或已存在,卻被視而不見,最終釀成重大危機事件,被稱為「灰犀牛」。今年國內金融業的幾個大型危機事件,都已經接近或屬於「灰犀牛」了。

最明顯是防疫險,之前台產公司的「防疫神單」案例,2021年就已經擺在眼前讓大家看過,賣太夯到火速下架,最終該張保單「入不敷出」,理賠到虧損。尤其,其它業者當初很有自制力,不願冒險賣這類保單;豈料,一年後,大家都忘了該有的風險意識,最後釀成史上最巨大的理賠風暴。

或許,有業者可能會質疑,這是政府突然把「清零政策」改為「共存」,速度太快急轉彎,才會讓業者逐一翻車,灰犀牛應該是政府或主管機關。或許主管機關的確有精進或改善空間,不過,當時很多海外國家都已經採「共存」,保險業者本來就要考慮這個風險。

另外,美國「升息」引發金融業一連串的風暴也是,聯準會要採取升息,肯定是老梗、不知道講過多次。或許,美國升息幅度或通膨嚴峻情況,高於市場預期,但是金融業最重要就是風險控管,所謂「不能只看眼前的獲利,卻忽視未來的危機」。

還有,聯準會鷹式升息造成壽險業淨值大縮水,雖然金管會已經協助解套,或許可透過「金融資產重分類」來解決;但壽險業的保費收入直直落,股債投資也可能持續減損,甚至不小心踩雷,而必須認列損失等,都是金融業不容大意的風險。

(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