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內通膨是短期現象》央行:今年核心CPI不會破2%

2021/11/12 05:30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陳梅英、巫其倫/台北報導〕國內物價蠢蠢欲動,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強調,國內通膨是短期現象,非持續性,今年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大概會在一.五%以下,絕對不會超過二%。學者也表示,國內通膨疑慮已逐漸消散,台灣通膨壓力也較國際緩和。

待大宗商品供需穩定 就可紓解

央行指出,CPI具「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等特點才稱為通膨現象,如果只有部分商品價格短暫上漲,並不是通膨。近來台灣通膨率上升主要是油料費、運輸費與蔬菜價格大漲所致,而蔬菜價格上漲與豪雨有關,屬短期現象。且台灣疫情控制得宜,沒有勞動市場緊俏或塞港等現象影響供應鏈瓶頸,待大宗商品供需失調緩解,通膨壓力可望逐漸紓解。

央行指出,台灣長期處於低且穩定的通膨環境,且貨幣政策具有反通膨與反景氣循環的特性;另外,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的積極作為及油電價格平穩機制適時啟動,應可降低民眾對物價持續上升的預期心理,達到穩定物價效果。

學者:10月核心CPI 1.43% 通膨漸緩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說,十月CPI年增二.五八%,扣除蔬果及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一.四三%,通膨疑慮逐漸消散。他表示,一般來說,小型攤商會感覺通膨壓力較大,雖然十月CPI年增率較九月下降,但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升至十四.七八%,攤商成本加大,會慢慢轉嫁給消費者。

他認為,通膨問題雖會造成一般攤商聯合漲價,但不會持續聯合漲價行為,且漲價多由行業龍頭開第一槍,通常不敢持續漲價,即使民眾對通膨有預期心理,也不會持續惡性循環;此次為「輸入型通膨」,美國已慢慢縮小量化寬鬆(QE),且供應鏈、物流廠商也在添購設施及貨櫃,加上美元應不會持續走弱,預料明年首季國際通膨問題就會舒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