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官員說免驚 學者示警︰通膨升壓 可能來自民眾「預期心理」

2021/10/10 05:30

國內通膨蠢動,主計總處強調今年CPI不會破2%,學者則認為若民眾出現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通膨壓力就可能升高。(資料照)

〔記者巫其倫/台北報導〕主計總處上週公布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二.六三%,為逾八年半最大漲幅。對於國內通膨蠢動,學者表示,表面上看似沒壓力,但最怕國內形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若民眾出現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通膨壓力就可能升高。

九月CPI年增率達二.六三%,為今年第四度突破二%通膨警戒線;而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三.三一%,也創近三年新高;不過,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強調,今年CPI年增率較高,主要是基期因素及油價上漲,國內物價上漲是短期的現象,預料十月就會往下,全年也不會破二%。

國際原物料上漲 恐帶來影響

元大寶華董事長梁國源認為,目前台灣通膨狀況看起來沒有美國嚴重,但後續受國際原物料價格影響,恐形成國內通膨壓力,他直言,假如未來民眾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形成,恐怕就會造成很大麻煩。

梁國源說明,因民眾很難去區分國內外通膨,舉例而言,雖然豬肉是國產的,但豬吃的飼料都要仰賴進口,民眾只會感受到購買時的價格有無上漲,若感覺價格有上漲趨勢,民眾可能就會形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

梁國源提醒,進入冬天最大風險是能源價格,就能源結構來看,天然氣與原油可互相替代,緯度較高的國家冬天必須取暖,假如天然氣價格飆太高,就會從天然氣改為原油,能源價格若攀高,未來會慢慢擴散到國內,這點恐要後續警惕。

中研院研究員周雨田也說,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九月理事會上調整通膨預期,原本認為是短期現象,後改口認為通膨不會太快恢復,加上最近油價持續上漲,以及中國煤價上漲,都可能出現「外溢效果」;後續通膨壓力雖然不是那麼悲觀,但恐有很多變數,要審慎去觀察。

周雨田強調,從現在一直到明年上半年,都要密切注意通膨問題,尤其美國還有基礎建設、社會福利預算案,若兩案都通過,會大幅增加需求面,屆時恐影響到整體物價上揚;假如美國物價上漲太快,聯準會就可能提前升息,台灣央行也會有升息壓力,一旦國內啟動升息,對物價也有影響,要持續觀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