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美攜手二維材料研究 助半導體邁向1奈米

2021/05/15 05:30

台大攜手台積電研究團隊,左起為沈品均博士、吳志毅教授、周昂昇博士。(台大提供)

台大+台積電+MIT 三強聯手

研究團隊與氦離子束微影系統 ,由左至右為周昂昇博士、吳志毅教授、沈品均博士。(台大提供)

〔記者林曉雲、楊綿傑/台北報導〕台大攜手台積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發現,有機會成為半導體新興材料的「二維材料」,結合「半金屬鉍」能達到「極低的電阻」,接近量子極限,有助於實現「半導體1奈米以下」的艱鉅挑戰,為半導體產業開創新路,該研究已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Nature)》。

成果登上國際期刊《Nature》

台大表示,目前「矽基半導體」主流製程,已進展至5奈米及3奈米節點,但晶片效能無法再顯著提升,科學界認為「二維材料」有機會取代「矽」成為新興半導體材料,但「二維材料」有「高電阻、低電流」等問題待解決。

台大、台積電和MIT自2019年展開跨國合作,時間長達1年半,論文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是MIT博士沈品均,台大光電所教授吳志毅和周昂昇博士則為共同作者。

台大、台積電與MIT共同發表的研究,先由MIT團隊發現,在「二維材料」上搭配「半金屬鉍(Bi)」的電極,能大幅降低電阻並提高傳輸電流,台積電技術研究部門則將「鉍(Bi)沉積製程」進行優化,台大團隊運用「氦離子束微影系統」將元件通道成功縮小至奈米尺寸,終於獲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吳志毅教授說明,在使用「鉍」為「接觸電極」的關鍵結構後,「二維材料電晶體」的效能,不但與「矽基半導體」相當,又有潛力與目前主流的「矽基製程」技術相容,有助於未來突破「摩爾定律」極限,研究成果能替下世代晶片,提供省電、高速等絕佳條件,將有助國內半導體及科技供應鏈,繼續維持全球領先地位。

IBM本月6日率先公布2奈米晶片製程技術,稱這項全球首創技術較當前用於手機、筆電的7奈米主流晶片速度快上45%,能源效率也提升75%,可望在2024年底或2025年應用於產品上。台積電最新年報揭露,「已進入2奈米製程技術研發階段」,專家認為IBM率先開發2奈米,可能增加台積電的競爭壓力,但不會動搖台積電晶圓代工霸主的地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