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掰掰中國 美日歐力推企業撤離

2020/04/19 05:30

美、日、德等國推動企業「去中國化」,以避免疫情所暴露出供應鏈斷裂及過度依賴中國生產的問題。圖為中國青島港邊檢人員前一艘貨櫃船。(美聯社)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世界多國面臨醫療防護用品、製造業零件、消費品短缺,暴露出過度依賴中國工廠生產、單一來源採購及供應鏈斷裂的災難性健康和經濟惡果,日、美、歐洲多國開始推動「去中國化」,政府編預算協助企業將部分產線從中國移回母國生產,或減少和中國的經濟合作。

過度依賴中國工廠 苦嚐惡果

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指出,疫情爆發為跨國企業上了一課,市場不可預測性可能導致一些公司從單一布局,轉向更廣泛地區的多元化經營。

日本經產省本月推出抗疫經濟紓困方案,編列「供應鏈改革」預算二四三五億日圓(約六八七.六億台幣),包括資助回流日本生產的日企二二○○億日圓、資助將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的日企二三五億日圓,以降低對中國依賴。

歐盟商會:跨國企業上了一課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帶頭將製造業撤離中國,引發北京中南海領導層熱議,對外企撤離中國的情勢十分擔憂;日本推出上述預算隔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議直言,疫情使世界經濟面臨下行危機,「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加」。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十六日坦承,疫情對世界經濟和全球產業鏈產生短期重大衝擊,會對在中國的外企整體造成一定影響,但否認會出現大規模外資撤離。

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日前表示,美國應考慮為想從中國回流的美企支付「搬家費」,從廠房、設備到智慧財產、裝修,將回流支出百分之百直接費用化,等於為美企搬回國的成本買單。

德國聯邦政府已決定修改「對外貿易和支付法」,嚴審阻止外資趁疫情危機收購被打擊的德國敏感企業,明顯劍指不受歡迎的中資。英國執政保守黨則對中國立場轉趨強硬,要求「不照規則玩」的中資和華為退出英國的聲浪轉強。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經濟專家古德曼表示,在中國有大量供應鏈曝險的各國政府,都開始討論生產多元化、讓供應鏈分散和區域化,「大家不會把籌碼全押在一個賭注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