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劉憶如:亞太區貿整合沒台灣 衝擊就業市場

2020/03/03 05:30

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示警,未來RCEP、CPTPP效應擴散,國內電子業以外的產業將因關稅面臨出口競爭壓力,衝擊國內就業市場。(歐新社)

記者吳佳穎/專題報導

去年11月,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完成談判,預計今年可簽署,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已於前年底生效,台灣周邊區貿整合態勢逐漸成型,台灣卻遭排除在外。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劉憶如示警,未來RCEP、CPTPP效應擴散,國內電子業以外的產業將因關稅面臨出口競爭壓力,進而衝擊國內就業市場。

非電子產業 關稅壓力大

劉憶如分析,2018年底CPTPP生效,佔全球GDP產值約13%,台灣對CPTPP成員國的出口佔出口總額25%,已影響不小,若相較今年可望簽署的RCEP,衝擊將更大。她說,就算印度最後決定不加入,RCEP的15個成員國生產總值近全球1/3,台灣對這些國家的貿易更佔貿易總額逾6成,若持續遭排除於區貿協定之外,將衝擊國內出口,並影響就業市場。

雖然目前國內出口RCEP區域產品,已7成享免關稅;但劉憶如認為,這7成產品主要受ITA(WTO資訊科技協定)保障,多為資訊電子或電力機械產業,這些產業雖擁有高附加價值,可創造大量貿易額,但創造的就業機會較為有限。

根據統計,台灣總就業人數約1168萬人,製造業約333萬人,其中電子資訊、電力機械業合計約151萬人,佔全體就業人口僅13%。劉憶如說:「未來RCEP區貿協定生效,將對國內高科技之外的製造業、服務業、農漁林牧等行業的就業市場,造成傷害。」

她指出,去年台灣受惠於「轉單效應」,經濟成長率不僅擺脫「保2」危機,更創下全年2.73%成長率,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若觀察目前台、美出口數據,台灣對美、日出口貿易額確實有成長,但去年台灣對中國、東協國家、歐洲出口值仍分別下滑4.1%、7.2%、4.8%,並拖累整體出口表現。

台FDI魅力減 恐引產業外移

區貿協定也將牽動「外人投資」(FDI)布局。劉憶如點名東協的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4國,這4國未來將更進一步獲得外資青睞,對台構成競爭壓力;因今年RCEP簽署後,該4國將同時成為RCEP、CPTPP、ASEAN的覆蓋區域,享有各項互免關稅的優惠措施,也將成為外國投資進入相關市場的重要樞紐。

劉憶如強調,若政府無法及時提出因應策略,更有可能引發產業外移、台灣在亞洲及全球產業供應鏈角色轉變等結果;屆時,最受傷的將是台灣各行各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