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未對等開放市場 歐盟反彈

2017/01/23 06:00

圖為保時捷裝配廠所使用庫卡(Kuka)工業機器人,庫卡去年被中國美的集團併購,在德國引發軒然大波。(彭博)

編譯盧永山/特譯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去年中國企業在歐盟的併購金額,為歐盟企業在中國併購金額的4倍,如此嚴重的失衡,顯示中國對歐盟企業並未公平地開放市場,可能在歐盟引發更多政治反彈。

歐盟在中投資 連2年減少

根據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和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發布報告預估,去年中國在歐盟的直接投資金額暴增76%至351億歐元,但歐盟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僅77億歐元,為連續第2年減少。

榮鼎集團負責全球貿易及投資問題的經濟專家哈尼曼(Thilo Hanemann)表示:「雙方的投資規模差距越拉越大,已讓歐洲留下一種印象,歐盟和中國之間缺乏基本的互惠。中國對某些產業部門的興趣逐漸升高,但在中國,這些部門卻仍限制外國投資進入,這種不公平的做法可能引發進一步政治反彈。」

這種失衡現象在德國尤為明顯。去年中國企業在德國的併購金額由2015年的12億歐元暴增至110億歐元,而德國企業在中國的併購金額僅35億歐元,使得去年中國企業在德國的併購金額,首度超過德國企業在中國的併購金額。

榮鼎集團最近發布的另一份報告也顯示,去年中國企業在美國的併購金額,也首度超過美國企業在中國的併購金額。榮鼎集團和MERICS預估,去年中國企業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可能超過2000億美元,較2015年增加1倍。

要不是中國企業對歐盟敏感產業的併購引發反彈,以及中國政府過去幾個月致力抑制資本外流,去年中國企業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可能更高,中歐投資失衡的問題可能也更嚴重。很多專家認為,上述發展可能導致今年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金額不再出現爆炸性成長。

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專家崔鴻漸表示:「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將會減少,但不會崩跌。中國企業重視歐盟的投資環境,歐洲也需要中國企業提振經濟。」

德認為中國已成競爭問題

分析師指出,歐盟不可能設立類似「美國外商投資委員」(CFIUS)這樣的機構,監督外國企業在歐盟的併購活動。

MERICS分析師霍達利(Mikko Huotari)表示:「歐洲各國對中國投資有不同的認知。對德國而言,中國投資已成為競爭問題。但對匈牙利等國家,中國是受歡迎的融資和投資來源。」

去年德國政府撤銷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收購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的核准,因美國情報機購認為,愛思強的設備可為中國的核子計畫製造晶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後來也同意CFIUS的評估,認為這筆交易可能危及美國國安,因而動用否決權,促使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最後放棄收購愛思強。在此同時,德國經長加布瑞爾也推動修改2009年通過的「對外貿易法」,給政府更大的餘裕阻擋外國投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