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學者普拉薩德:威權主義難容民企坐大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不再

2023/09/10 07:23

習近平容忍民營企業,卻不願企業家太成功,或其公司大到難以掌控。(美聯社資料照)

首次上稿 09/09 23:15
更新時間 09/10 07:23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布魯金斯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接受《紐約客》專訪指出,中國的威權主義造成中國經濟的危機,人民與政府的互信降低,正威脅中國數十年的經濟榮景,中國「指揮與管控」(command-and-control)的思維難以容忍民企坐大,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無以為繼。

普拉薩德指出,中國經濟受短期問題與長期的結構挑戰夾擊,而所有這些似乎同時來到緊要關頭。中國經濟長期由投資驅動,但中國許多投資是由國有企業進行,投資效率相對低。中國尤其依賴房地產投資,由於充斥投機行動,致使房市如今陷入動盪。

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造成財政壓力。中國也有長期挑戰:高齡化人口以及勞動力萎縮。如果投資無法推動高增長,而勞動力又萎縮,唯一提振增長的方法便是提升生產力,但這是中國做不到的。

此外,全球對中國的需求疲軟,出口也無法支撐經濟。儘管中國已解除清零政策,但企業降低投資,消費者不願支出,所有這些導致另一個問題:通貨緊縮。

中國可以使用財政政策,但更大的困難是信心問題,即使發現金給人民、讓借貸更廉價,人民必須對其未來的經濟前景有信心,才會消費而非儲蓄。中國政府雖然動用傳統政策工具,推出許多措施,但去年民間投資基本上是崩潰的。零售銷售,尤其是汽車等高價商品下滑,問題顯然是企業與消費者,對政府扭轉困境的能力沒有信心。

普拉薩德指出,中國政府「指揮與管制」的思維在問題浮現時,使其難以認清問題並正面解決。此外,佔經濟活動可觀比例的國有企業,如同多數的金融系統,特別是國有銀行,直接受政府控制,中國政府似乎認為他能解決任何問題。

但中國的問題是「困在半途」。中國希望讓市場發揮一定作用,但若沒有進行必要的制度改革,市場運作將挑戰重重。這意謂必須要有法治、要有公司與政府透明度、要有好的審計與會計程序,沒有這些屬性,市場將不可能良好運作。

他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雖容忍民營企業,但視國企為經濟支柱,他打壓科技業以及醫療與教育領域的私募基金,這明確顯示中國政府願意容忍民企,但不希望民營企業家太成功,或其公司大到讓政府難以掌控。

這就是中國經濟的問題所在,中國無法再透過投資或增加勞動力來達到增長,而必須透過提高生產力,事實是,民企有更好的創新,可以產生更高的生產力,中小企業能創造更多就業,中國政府似乎了解為了達成經濟目標,需要民企,但又不願鼓勵民企。

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成就,或許讓中國政府認證其經濟模式,但該模式已越來越難以維持。過去2、3年勞動力萎縮,開始影響經濟成長。中國政府計畫朝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服務業等方向發展。為了成就該目標,必須有更多創新、更多活力,而這有賴民營部門實現。似乎,中國若不進行重大政策改變,其經濟目標將越來越與現實脫節。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