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好用但不放心?令人愛恨相交的能源

2023/06/06 07:22

全球多國電力吃緊,讓各國政府重新審思核能發電是否可行。(歐新社)

 賴清德談話 引發聯想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近年各國持續推動淨零碳排,但在俄烏戰、極端氣候與供應鏈瓶頸的擾亂之下,多國電力供給呈現緊繃狀態,不敵成本壓力紛紛調漲電價,而台灣也於4月調漲民生與產業用電,平均漲幅為11%。

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火力發電如:燃煤、燃氣、燃油,向來是台灣主要的基載電力,2022年我國發電量佔比中,燃煤以42%居冠,其次為燃氣38.8%、燃油1.54%,值得注意的是,再生能源8.27%,已略高於核能的8.2%,為首次再生能源全年度發電量超越核能。

日前副總統賴清德談及能源問題時表示,政府相關單位正規畫如何將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未來緊急使用效能,讓核能問題浮上檯面。「非核」向來是執政黨重大的能源政策之一,目前國內核一廠已進入除役階段,核二廠其中1號機已停機,2號機執照也於今年3月屆滿,核三廠1、2號機也將於2024、2025陸續到期除役,備受爭議的核四廠仍維持封存停工。

去年核能發電佔台灣發電比例約8.2%。圖為位於屏東的核三廠。(本報資料照)

俄烏戰引爆能源憂慮 日韓重擁核電

俄烏戰除了引發高通膨,也讓各國體認到能源自主的重要性,甚至決定重啟核電廠,以日本為例,過去核能曾供給日本30%的電力,但自311福島核災事件後,供電佔比銳減至去年僅剩6%,然而,隨著油電價格持續攀升,據《日經》調查,目前有超過7成的日本民眾支持重啟核電,去年日本已重啟10座核電廠,預計今年再重啟7座。

鄰近的南韓同樣因國際燃油飆高不敵虧損,今年更連2季調漲電價,與前總統文在寅的廢核立場相左,尹錫悅上任後,決定將核電再次納入能源戰略,喊出2030年前要將南韓核電佔比提升至30%以上,盼重回核電強國行列,同時積極向海外推銷韓國核電技術。

俄烏戰一度引爆能源危機,日韓政府決定重新支持核能發電。(路透)

俄天然氣斷供 歐盟把天然氣及核能同列綠能

將焦點轉向受俄烏戰爭衝擊最大的歐洲,各國政府去年起面臨棘手難題,要想抑制高通膨,必定不能放任能源價格持續飆升,但又必須在制裁俄國的同時平衡對能源的需求,因而轉向美國、挪威、卡達等購買天然氣與液化天然氣,此外,為了不背離減碳的初衷,去年歐盟執委會更提案將天然氣和核能列為綠能投資項目,這也讓歐洲各國重新將眼光放向核電。

去年英國天然氣與電價狂飆126%與66%,促使該國政府大力推動核能發展,前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卸任前表示,將在2030年前新建8座核電廠,盼停止對外國油氣的依賴,大幅降低碳排與家庭能源費用,不只如此,英國還有意將核能列入「綠能投資」,並對核電廠新建計劃給予資金補貼。

與此同時,法國也將復興核電產業,國會已於3月通過新的核能投資計畫,準備著手興建約6座核子反應爐,盼順利達成2050年碳中和目標,並讓法國成為能源自主國,降低對他國石化燃料的依賴。

保受能源短缺與高物價的衝擊,許多歐洲國家選擇重新擁核以求供電穩定。(路透)

多次核災事件 核電安全疑慮未減

不過,當初多國決定走上廢核之路,就意味著核能有著一定的危險性,雖然核能發電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也不會造成空汙,但卻必須承受幅射物質可能外洩、危害環境與人類的風險,1979年因人為疏失引發的美國賓州三哩島核電廠事故,使核能的安全性遭受質疑;1986年車諾比核災事件更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廠意外,大量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導致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境內受到嚴重核汙染;還有2011年因地震、海嘯引起的日本福島核災事件。

雖然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安全疑慮,讓不少國家選擇重新擁核,不過,同樣受俄國斷氣威脅的工業大國-德國,雖一度出現反對關閉核電廠的聲浪,但原預計去年底除役的最後3座核電廠延到今年4月仍正式停用,這是因為德國認為核能的風險難以掌控,加上核災事故接連發生,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決定分段關閉核電廠,並提高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除了德國,丹麥、瑞士、義大利與奧地利等國也同樣支持廢核。

德國於4月關閉國內最後3座核電廠,告別60多年的核電時代。(法新社)

用電需求增 供電安全面臨考驗

供電與民生、產業息息相關,疫情、極端氣候導致用電需求大增,尤其半導體與電子產業更是用電大戶,2021年我國總用電量達2830億度,再創歷史新高,2022年則稍稍回落至2798.6億度,不過,距離「2025非核家園」已不到2年,代表台灣未來的供電情況很可能會更加吃緊。

雖然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曾呼籲應重啟核一、核二,不過總統蔡英文表示,核一、核二要想重啟有難度,因兩廠均面臨核廢料處置的難題,必須持續投資儲電設備與電網韌性建構,確保台灣得以供電無虞;而針對副總統賴清德核電機組備用的說法,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須與主管機關及專家研議安全使用機制並取得共識;至於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則對引進小型核電模組(SMR)等任何可能的改變抱持著開放態度。

因此,如何在兼顧民生用電需求的同時,逐步降低空汙與碳排,達到減碳、非核、展綠的目標,將是我國未來能源政策的重點。

受極端氣候與用電大增影響,台灣供電面臨考驗。(本報合成)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