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海鼎風場準備進軍區塊開發 供應鏈目標「越多國產化越好」

2020/09/24 17:41

海鼎風場宣布進軍區塊開發。左起分別為麥格理綠投資集團風電專案高級總監呂邁修(Matthew Green)、台灣捷熱能源董事長田村晃一、安能亞太總經理韋名凱(Markus Wild)。 (記者黃佩君攝)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海鼎風場(Formosa 3)是目前通過環評、尚未分配風場中裝置容量最大者,由安能亞太、麥格理綠投資及日商電業巨頭JERA共同開發,今舉行記者會宣布將進軍第3階段區塊開發。對外界關心的國產化要求及時程,麥格理綠投資專案總監呂邁修(Matthew Green)表示,目前海鼎已做好所有準備,假設與目標是使用越多國產化越好;而對2022年才要啟動區塊開發,他也希望可儘早啟動,並且放寬單一案場上限超過500MW。

海鼎風電包含3個場址,裝置容量高達2GW,且於2018年已通過環評,是目前尚未分配容量的風場最最大者。呂邁修表示,海鼎風電全面商轉後每年可產生的乾淨電力,相當於台灣150到200萬個家庭的用電量,每年減少的排碳量可達267萬噸,相當於6864座大安森林公園之減碳量。

而海鼎風電目前由3家開發商共同開發,包括持股達43.75%的日本JERA,以及持股25%的德商安能亞太、持股31.25的澳商麥格理綠投資。

呂邁修表示,海鼎股東中有日本跟德國最大的能源開發商,且麥格理也是非常具經驗的風電開發商,目前有19座離岸風場正在安裝與經營,相信對接下來進軍區塊開發已有相當充足的準備。

而3階段區塊開發遊戲規則尚未拍板,外界也關心國產化要求及時程、單一風場容量限制等對海鼎開發之影響。

對國產化要求,呂邁修表示雖然目前政府正式規定尚未釋出,但假設與目標是「使用越多的國產化越好」;以過去開發經驗,會儘量使用在地供應鏈。他也強調,上一輪潛力場址的國產化規定將是起點,海鼎願意配合更進一步的國產化要求。

經濟部能源局日前釋出初步規範,單一風場上限500MW,但海鼎共有2GW,是否影響申請?呂邁修也說,希望單一案場的容量較大,可以給予在地供應鏈更多機會;他也強調目前已接觸不少供應鏈廠商,廠商反映支持單一案場容量較大,能夠有比較好的發展。

另一方面,海鼎2018年已通過環評,但目前區塊開發最快2022年第2季才會啟動,時程是否太晚?呂邁修表示,以海鼎角度希望區塊開發上路時間越早越好,也希望政府能夠儘早確定方向,讓風場開發商及供應商完成較好準備。

而對區塊開發延到2022年啟動,經濟部說法表示需給開發商更多時間做好國產化準備,呂邁修也強調2021年上路不會有影響。

他表示,海鼎的願景與目標是希望成為國產化推手,也已經與在地供應鏈共同合作對話3到4年,在地化本身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他認為供應鏈廠商的能力都相當到位,不認為2021年啟動對海鼎的國產化會有影響。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