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陳育虹/優雅的外野手 - 談楊牧譯著 2之2

2024/02/02 05:30

《楊牧全集》依作品之文類區別,分為五卷、共三十冊,【譯著卷】包含《葉慈詩選》、《暴風雨》、《英詩漢譯集》、《新生.西班牙浪人吟.甲溫與綠騎俠傳奇.庫爾提烏思論歐洲與歐洲文學》等四冊。

◎陳育虹

【譯著Ⅳ】裡有四部作品,篇幅最長的是《甲溫與綠騎俠傳奇》。這是一篇約完成於14世紀末的傳奇詩,作者佚名,共二千五百三十行。整首詩分四折,一百零一小節,敘述亞瑟王麾下圓桌武士甲溫翻山越嶺,孤身奔赴一位神祕綠衣騎士的死亡之約。這部傳奇長詩融合了英格蘭、威爾斯、愛爾蘭的稗說野史,在情節開展中彰顯當時的宗教戒律與道德規範,闡揚中世紀騎士重然諾,惜名譽,守綱紀,忠誠大度勇於承擔的英雄氣概。

對應帶著「英格蘭內陸西北方言的表情和聲調」,韻文、散文交錯運用的中古英文原作,楊牧的譯作也用亦文亦白,類似中國古典豪俠傳奇,比如《虯髯客傳》或《水滸傳》的語法。但落筆自在如楊牧,怎可能囿於一法?他除了不時遣用「不知其郵」等典出《詩經》、《易經》、《史記》的詞彙,也配合語境轉換,用些「拖棚」、「龜縮」等讓人會心的俚俗字眼。

楊牧說,這首以古詩風格為基礎的傳奇主題中規中矩,體裁嚴整冷肅,敘事完整,修辭縝密,想像豐富,「守著它末代史詩的典型規畫,發展,借助民俗歌謠的聲籟和結構……在文藝復興的浪潮全面湧入英國前夕,為時代見證了中世紀傳奇文學的美學和它負載的哲學教誨。」這該是楊牧傾力翻譯這首長詩的原因吧。

《甲溫與綠騎俠傳奇》之外,【譯著Ⅳ】同時編入義大利詩人但丁的《新生》,西班牙詩人洛爾伽的《西班牙浪人吟》,及德國學者庫爾提烏思的一篇文論〈庫爾提烏思論歐洲與歐洲文學〉。

《新生》是但丁初試啼聲之作,獻給他永遠的繆思貝德麗采。全書由十八則韻文、散文織錯而成,文字華麗飽滿,格式收放自如,襯托著詩人豐沛真摯的情感。1294年出版後但丁一夕成名。

楊牧是詩人、翻譯家,也是一生治學不怠的學者。他博覽強記,攻讀博士時除鑽研本科,為了廣泛閱讀,更勤修希臘文、拉丁文、德文、法文;翻譯但丁《新生》應該在那時已經開始。又為什麼選譯《新生》?因為但丁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文學先驅,義大利語文奠基者,被尊為歐洲最偉大的詩人。讀西洋文學不能不知但丁。但丁家喻戶曉的三部《神曲》是曠世巨作,而《新生》正是這部巨作的前奏。楊牧藏書何止萬卷,厚厚一冊《神曲》卻一直在他座椅邊伸手可及的書架上,但丁對他的意義不言而喻。

洛爾伽《西班牙浪人吟》是楊牧第一本譯作,1966年完成時他正負笈愛荷華大學。楊牧對洛爾伽的詩應該早有接觸。遠在1958年楊牧十八歲時就寫過一首〈浪人和他的懷念〉。對時年三十八歲,在西班牙內戰初期即遭法西斯叛軍謀殺的詩人,楊牧一向關注極深。1976洛爾伽去世四十週年,楊牧曾寫〈民謠〉、〈西班牙.1936〉及四首〈禁忌的遊戲〉。甚至在1987年的〈喇嘛轉世〉裡,我們彷彿仍能從「來吧來吧,來到安答路西亞/找我找我在遙遠的格拉拿達」句中,聽到杳杳召喚。

少時沉浸浪漫主義的詩人,1972年將筆名從「葉珊」改為「楊牧」,筆鋒起落愈加有意識地探索歷史,表達他的社會關懷,他對家國的想法,對弱勢的同情與對不公義的詰問。歷經生命與閱讀的擴展、印證,他在文學路上的立足點已更為明確。

為【譯著Ⅳ】收尾的是一篇萬言論文,〈庫爾提烏思論歐洲與歐洲文學〉,譯自德國文學學者庫爾提烏思(E. R. Curtius,1886-1956)1948年所撰《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第一章。

從語言學家、拉丁語文學評論者的視角,庫爾提烏思談歷史與文化的關係,談文化與文化間的血緣,個別文化的獨立性,文化興衰的可能原因等議題。他全觀歐洲,認為從地理、歷史、文化各層面研究,歐洲基本上是一個整體,經脈相通,有關歐洲的探討不該碎片化。他也由歷史、文化延伸談到文學,認為文化如要興盛,最有效的方式是創造出《神曲》或《浮士德》這類偉大的藝術象徵。「創造神話,傳奇和詩的想像力乃是人類最根本的大用……詩是繁複的歐洲文學裡最遠的地平線,也是歐洲文學的實質本體。」我們絕不可能擁有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幅畫,庫爾提烏思覺得,但絕對可以擁有但丁的每一首詩;「文學保有美術所無的自由……可以把過去轉變為現在。」他如此篤定文學是更恆久的藝術。

翻譯的第一步,是精讀。不難想見楊牧曾如何埋首燈下,為正確掌握庫爾提烏思的論述勤學德文;讀通了,心有戚戚,將它一字一句譯出,嘉惠不懂德文的我們。

而我們只能說:謝謝老師。

文學家的著作是個人情感、思維、稟賦、學養與生命歷練的總和。楊牧左右手交替寫詩,寫散文,寫文論、序跋、書信,以及,翻譯!在《葉珊散文集》自序裡,他說年輕時嘗自覺是嚼青草的右外野手。事實是,在詩文的創作上,當今華文文壇他是最頂尖的投手、打擊手,無出其右。至於翻譯,我不禁想像,如果他是外野手,他擁有的,是怎樣一片無垠的外野,允許夢想奔馳;而他,又是怎樣一個非凡的外野手,優雅地接住每一個遠天揮來的高飛球,由年輕以至年老。完勝。

華文世界還會再有一個這樣的外野手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