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第十九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二獎】 鄭琬融/廢田,冷海,曠野中的白矢

2023/11/10 05:30

◎鄭琬融

作者簡介:

鄭琬融,1996年生。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畢業,曾任職翻譯文學線編輯,目前就讀於北藝大文跨所。詩集《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獲得第七屆楊牧詩獎,並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短名單。第十七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獲選者。

得獎感言:

我相信是對環境議題不遺餘力的諸多前輩們才促使這篇詩的誕生,在此對他們獻上最大的敬意。

謝謝俞萱的讀詩課所帶領的啟發,謝謝給予我支持的家人、朋友,謝謝易澄總是當我的第一讀者。是他們使書寫不再成為一個人的事。

◎鄭琬融

1

吐沙的黃昏使人怔冷

那裡曾有生活的溫舌,整片踏滿水鳥的溼地

農田廢耕,收購,一甲子彎腰的日子

消失在一紙移轉的地契。

白紙黑字的條文,記錄了什麼?

「不是不想留下來」,佝僂的身影比曾經結滿穗的稻穀要彎

「鹽分太厚、海風太刺,稻子難活。」

細數理由,老人沒說的留在拉長的影子底,流回荒廢的水圳

他專心簽字,慢慢簽,汗滑過他的手指間,筆桿

愈來愈黏,突然湧上的記憶

或許這是最後一次他的名字與這塊地有所關連

一輛卡車運來幾個人、幾台機械

揚起一片塵土。在一棵樹面前,遮住小徑,他過往回家的路上

2

「那風機一直轉一直轉,

整個鎮上只剩下糨糊似的語言。」

留守者,不停仰頭

在她眼中是白骨。在他人眼中,是收割海風的使者、曠野中的白矢。

「為什麼這麼近?」

黑狗狂吠,一百公外的巨大風扇,蜂群聲、嚅囁聲、尖嘯聲

無時無刻混入脫臼的景致

她撿拾底下的鳥屍、蝙蝠的翅膀

試圖解釋她夜不成眠,但這些稱不上證據

上面這麼說(哪裡的上面?她沒問出口。總之每一種位階都比她高)

命運的新刺在垂老的防風林中突破

廣大的海口,整片鬼魂似的白骨,齊聲絞碎一種意志

沙風愈積愈多,卡進蕾絲被、燒水壺、沙發上老女人的腳趾間

3

白矢亦落在海上,成群低鳴。船長繞開這些三芒星

危險、高樓般壓迫、象徵著驅離。插下風機的位置再也不屬於

討海者,在一場看不見的交易,吞下結論

「別回頭。」白燈熾熱,陰影切開撒網的手。

恐懼不來自黑暗,而是失去

空有引擎而無法進入的海域,已然是記憶的墳場

這是變革還是騙局?「不是買更大的船出海,就是改一改去巡邏風機……」

巡邏這些巨大的白骨──

選擇成為兩條筆直的黑線,窄小、朦朧

同行已有人出售他們的網子。最後一次出航,浮球一個個漂散海外,

無心回收。殘餘的暖意逐漸涼去。

往後還能如何穿行這片海域?

這養出他二十年一身的風骨

4

夏日,溫暖的颶風,扭斷風機頭骨總毫不費力

巨大的停止,在維修人員的指尖

「是什麼樣的轉動讓透明成為電流?

而我碰觸的又是什麼樣的中心?」

遠處發光的燈火,星沙一樣微弱、誘人

很難想像這與之有某種連結

乳色的,暈眩的,瞠目結舌的真實

藤一樣地勒緊。損壞處,年復一年更加嚴重

他並不懷疑它的存在,而是位置。

被塑造得如此神聖,如此地聖潔

【評審意見】

台灣生態詩的代表 ◎鴻鴻

以四節詩,四個場景,寫風機進駐的小鎮的四個人物:老農、拾荒婦、討海人、維修員,標示四段時間點──讓地、陸域架設、離岸架設、風機損壞。是一段歷史,卻壓下抗議企圖及抒情衝動,只以滄桑之眼,凝神刻繪壓力下的生活變化殘跡,由是格外動人。文字精省,細節精準,如寫讓地,只寫簽字的手指出汗,「筆桿愈來愈黏」;寫拾荒老婦,沙子卡進「沙發上老女人的腳趾間」;寫最後一次出航,「浮球一個個漂散海外,無心回收」;而一開始「生活的溫舌」就在獨特意象中不著痕跡地含帶了情感與溫暖想像。

這是好題材,但身外的題材容易寫得浮泛,此詩卻深入事件與生活肌理,令人縈懷,已足為台灣生態詩的代表。希望作者循此大道,當能達到前人未抵之高峰。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