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家文藝獎得主 台灣詩人李魁賢逝世享壽87歲

2025/01/15 19:39

台灣詩人李魁賢。(資料照,記者陳逸寬攝)台灣詩人李魁賢。(資料照,記者陳逸寬攝)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台灣詩人李魁賢今日上午逝世,享壽87歲。李魁賢的兒子與本報記者證實,「父親於1月15日凌晨5、6點時心因性衰竭,於家中離世。後事希望可以低調,也謝謝大家的關心。」

李魁賢,1937年出生,為台灣重要詩人、文化評論人、翻譯家,曾任世界詩人運動組織(Movimiento Poetas del Mundo)副會長、台灣筆會會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16歲時以筆名楓堤在《野風雜誌》發表第一首詩作〈櫻花〉,從此筆耕不輟創作超過一甲子,創作類型橫跨小說、散文、評論、翻譯等。

李魁賢的詩自然率真、評論質樸真誠,主張詩人不能放棄對時代的批判,詩應植根於生活,認為「詩人是天生的在野代言人」。早期《靈骨塔及其他》、《枇杷樹》,帶有濃厚的抒情意味;《南港詩抄》可謂其告別抒情轉向現實的過渡作品,其中「工人生活」系列,將對現實生活的觀照融入詩作當中,因而被譽為「工業詩人」;到了《赤裸的薔薇》,轉為向現實生活探照,增強批判性、諷刺性。寫詩以外,他以本土立場所寫的詩評也廣為人知,從批判的角度,使詩散發出異質的聲響。另外,李魁賢致力於翻譯德國文學,尤其對里爾克的翻譯與研究,對詩壇影響深遠。

李魁賢李魁賢立足臺灣,同時放眼世界,以冷靜的筆指認世間的愚騃與不義,俯探人類的悲鳴及傷痛。他也積極參與國際詩壇活動,印度、蒙古、中南美洲都有他的足跡,並在台灣策劃國際詩歌節,邀請國內外詩人共襄盛舉,提升臺灣文學的國際能見度,詩人林鷺稱其「用詩為臺灣打開世界的大門」。

李魁賢獲獎無數,除了台灣文壇的諸多獎項,如吳濁流新詩獎、巫永福評論獎、笠詩刊評論獎、行政院文化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獎等;也獲得外國的文學獎項,如英國國際詩人學會傑出詩人獎、印度千禧年詩人獎;更曾在2001年、2003年、2006年三度獲國際詩人學會(International Poets Academy)推薦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蜚聲國際。

李魁賢,筆名楓堤,1937年出生於日治台北市太平町,亦即現今涼州街,不過他的祖籍卻是淡水。李魁賢於台北工業專科學校(現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主修化學工程,後於教育部歐洲語文中心主修德文,曾任輪胎廠助理工程師、台肥南港廠工程師、設計公司廣告文案企畫、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副總經理等職,亦曾任台灣筆會會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世界詩人運動組織亞洲副會長。

李魁賢為台灣著名詩人、文化評論人、翻譯家,同時享譽台灣及國際詩壇,其詩作、譯作等身,除了在台灣發表之外,也發表於中國、美國、菲律賓、香港等地,詩作被翻譯並在日本、韓國、加拿大、紐西蘭、荷蘭、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印度、希臘、美國、西班牙、蒙古等國發表。

李魁賢自小熱愛文學,16歲在《野風》雜誌發表詩作,超過一甲子依然筆耕不輟,創作橫跨小說、散文、評論、翻譯等,堪稱文學界述作最勤的模範生。在國立台灣大學夜間補習班進修語言課程,分別學習英語、德語、日文三種不同語言,後來因為工作需要也進修法文。

李魁賢獲獎無數,除了台灣文壇的諸多獎項,如吳濁流新詩獎、巫永福評論獎、笠詩刊評論獎、行政院文化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獎等;也獲得外國的文學獎項,如英國國際詩人學會傑出詩人獎、印度千禧年詩人獎。李魁賢曾在2001年、2003年、2006年三度獲國際詩人學會(International Poets Academy)推薦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也是台灣第一位被提名諾貝爾獎的詩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