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筆記》台灣的公義
2022/01/15 05:30
知名人物墜樓,最後的話餘音裊裊。回音不絕如縷:不公不義的台灣!就是這句遺言,在台北罷免與中二補選後,詮釋一部分人群的心理糾結,給了他們失心時的依附,深層地震似的顫抖感情。
看見流星掠地,很久後,景象雖不復見,轟隆聲音依然宏亮耳際。所謂擊中人心就是這樣。
因為跟投票連動,政治性強、顏色分明、意識張揚,本來這就是政治運動的特性,特別是政黨對抗對決劇烈搏鬥的緊扣心弦下,喘息都急促、心房跳動快,支持政黨落敗,意志消沉、情緒低下,唯有血壓升高、眼淚迷濛前景。
做過立委在政治疆域征戰多年,成敗得失經歷過,離開宦海不問選舉,卻仍顏色纏繞心頭,被勝負綁架,終而自絕。如藍色全贏,也許,感受公義,生命不會狂飆殞落。
他會被寫進選舉史成為其中一行嗎?不會。台灣的公義也不因為政治輸贏改變認知!(資深記者黃明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