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保密刻不容緩╱檢偵辦院內人員 應向中科院釐清危害性

2021/01/09 05:30

中科院去年試射雄三飛彈。(取自中科院網站)

以重大營業秘密案件規格處理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中山科學研究院原隸屬國防部軍備局,負責最機密的國防科技設備研發,六年前改制為行政法人,職員不需具備公務員身分,不只控管不易,連機敏資料都變成營業秘密。中科院擔心檢察官誤判,要求日後若偵辦院內人員洩密,應請中科院提示意見,並以重大營業秘密案件規格處理,日前獲得檢察長會議通過。

六年前改制行政法人後 機敏資料變「營業秘密」

中科院負責飛彈、無人機、國機國艦國造等諸多重大軍事科技研發,職員原本均為公職,但因行政機關受到許多限制,二○一四年改制為行政法人,大量引進外部人員。

曾有主管攜出火箭機密資料 還丟在YouBike籃子內

外部人員不具公務員身分,雖然有合約限制,仍不易禁止其接觸對象。中科院發現,即使具有公職的上校主管,都曾把市價十二億元的火箭機密資料帶出院外,還丟在YouBike籃子內,顯見保密刻不容緩,去年六月在檢方與軍方的國安會議中,提案請求檢察官以「辦理重大違反營業秘密法案件注意事項」辦理院內機密外洩案件。

去年十二月的檢察長會議決議,要求檢察官偵辦此類案件時,應詢問中科院意見,先釐清洩密所帶來的危害性,再決定該如何處置,以免輕縱人犯,造成國安危機。

此外,情治單位提及有廠商明明為中資,卻繞到第三地洗白,跑來台灣投政府標案,還有廠商以中國製商品改標為台製商品,刻意滲入我國政府設備,都讓中國可輕易竊取資料,但有的行政單位卻無法辨識,引狼入室。

對此,檢察長會議決議,綜整這類案件的手法,並召開研討會說明其嚴重性,強化公務員防諜意識。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會後則指示「國安督導小組」自二月起,分析各地檢的國安案件,找出間諜手段脈絡及反制手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