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百工心面貌】鑄字師 傾「鑄」全力成就「字」在人生

2019/03/03 06:00

《老師傅排版桌》/3,200元。此本《老師傅排版桌》為平面設計師高鵬翔的作品,是一本活字印刷排版盒與傳統排版工法圖解紀錄的手作書,張介冠說當時高鵬翔用了大半年來回奔波查訪日星鑄字行而完成,也是他自己很喜歡的作品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記者賴鵬翔/報導

台灣的活版印刷產業現已被成本低廉方便的電腦印刷取代,對鉛字的需求也急速下降,過去印刷品是將鉛字排成活字版,再上油墨進行印製而成;而「鑄字師」就是負責鑄造鉛字的師傅,本期採訪日星鑄字行第2代負責人張介冠,一探鑄字背後的學問與秘密。

藏身於太原路巷弄間的日星鑄字行,自1969年創業至今,是全球最後一家仍營業的正體中文鑄字行,張介冠說:「這間鑄字行是我父親張錫齡創立,初期資金都靠借貸,連續好幾年都是父親日夜輪班鑄字,直到我當完兵回來,整間鑄字行才順利上軌道。」其中讓張介冠印象最深刻的是,戒嚴時期因印製由雷震主導的政治刊物《自由中國》,當時,鑄字行受到警備總部的秘密監察,讓年少的他不寒而慄。

對鑄字行而言,銅模是最珍貴的資產,將銅模加上鉛、錫、銻等數種合金金屬,放到鑄字機內透過爐火溶解後才完成鉛字母膜,再經過檢字師活版排列後印刷,最後變成活躍於紙上的正體字印刷品,而因為主材料是鉛,因此才稱之為鉛字印刷。1間鑄字行分成5個部門:鑄字、檢字、排版、印刷、裝訂,早期須從學徒幹起,每個部門都需花上3年才能紮實學到箇中功夫。

然而,傳統的活字印刷逐漸被約在1986年崛起的電腦排版取代,直到2013年位於高雄、倒數第2家的「中新鑄字場」結束營業後,日星成為台灣最後一家仍在運作的正體中文鑄字行。張介冠說,儘管大批媒體報導,但鑄字行扣掉成本,1個月約虧損10萬元,「連妻子都反對繼續做,甚至希望將店面出租,但我就是個傻瓜,想說我也把它丟了的話,這麼美好的東西在這塊土地上就找不回來了。」

現在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日星鑄字行內有著世上最後一套、能鑄造出正體中文鉛字的銅模,經過40多年的使用已陸續出現崩損,但因產業沒落,沒人製作銅模,如今只能用數位修復的方式進行:先將鉛字打樣掃描成數位檔案,用美工軟體修製後,將檔案轉成銅模修復製作機器能接受的檔案類型,再用機器刻銅模。

張介冠無奈地說:「目前約有2~3個工作人員幫忙銅模修復工作,但要修復一套30萬字的正體銅模,至少要20年,而且修復一個銅模字體需要2,500元,一套字至少逾7億元資金,但我不願意接受私人企業贊助,怕其中利益糾葛讓產業文化變成附屬品,只能尋求公部門幫忙並發起字體銅模修復計畫的募資活動。」

現在的日星除販售鉛字之外,已轉型成為教育推廣、觀光導覽的文物館,不少外籍遊客登門挑鉛字當伴手禮,延續中文正體字之美;鑄字行也有年輕一輩的學生願意學習鑄字產業文化,經過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的林昆範老師規劃之下,張介冠表示,他將靠著鑄字世家的使命感,慢慢朝「台灣印刷文化工藝館」的目標前進。

DATA

(02)2556-4626。台北市大同區太原路97巷13號。週三~五 09:00~12:00、13:30~18:00,週六、日09:30~12:00、13:30~17:00,週一、二公休

張介冠/67歲。1952年生於台北,日星鑄字行負責人,因保存鑄字技術及推廣鑄字工藝獲頒「臺北市傑出市民獎」。(記者沈昱嘉/攝影)

將銅模放到鑄字機內透過爐火溶解後才完成這些鉛字母膜,之後才能檢字、排版、印刷、裝訂。(記者沈昱嘉/攝影)

張介冠表示,修復銅模需要對於正體文字詮釋有一定程度的美感掌握,才能達到理想狀態。(記者沈昱嘉/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