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農改場輔導改良土壤、恢復地力 雲林花生產量增65%、成本降到1成

2024/11/26 05:30

農民張志郎表示,與農改場合作下,利用微生物製劑解決土壤問題,產量也大幅提升。 (記者李文德攝)

〔記者李文德/雲林報導〕農業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二○二一年推動「農業用微生物產業固本與加值應用技術研發計畫」,針對雲嘉南地區土壤健康與地力恢復進行輔導,發現雲林縣土壤多數鹼性且含鈣量高,落花生容易產生「果莢黑斑病」。農改場和農民張志郎合作進行土壤管理,除大幅提升六成五產量,且「黑殼」發生率明顯降低。張志郎樂道「成本是慣行農法的一成左右,每分地不到一千元」,發表會也吸引上百位農友觀摩。

土壤偏鹼性且含鈣量高 易產生黑殼

農改場斗南分場長黃瑞彰指出,雲林縣是全國落花生種植面積最廣的縣市,占全台近八成,但縣內土壤多屬石灰土偏鹼性且含鈣量高,花生生育過程缺乏鎂等微量元素,間接導致常見的「果莢黑斑病」,影響收成。

黃瑞彰說,由於果莢黑斑病尚未有推薦用藥,這次和農民合作,透過微生物製劑來降低罹病率,先用硫磺粉和有機質肥料調整土壤酸鹼值並提高有機質含量,再接種固氮菌與液化芽孢桿菌B40,經過一年試驗後,發現落花生產量大幅提高六成五,且罹病率僅一成六。

利用微生物製劑 罹病率降至一成六

張志郎表示,與農改場合作利用微生物製劑解決地力問題,且近來三個颱風,慣行農法種植的花生結果率不佳,且有病蟲害、植株不健康等問題,但他的花生植株都很健康,未造成大量農損。特別是成本僅約慣行農法十分之一,每分地花費不到一千元,對農民來說是一大福音。

農改場昨天舉辦示範觀摩會,吸引上百位農友到場觀摩,盼透過土壤改善優化提升作物抗病能力,創造產量和收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