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 高先進國家數倍

2024/06/07 05:30

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達先進國家的2至7倍,恐與使用塑膠餐具有關。(資料照)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國人外食習慣普遍、塑膠餐具使用頻繁,方便之餘也帶來塑化劑危機。台北醫學大學研究發現,國人體內的「內分泌干擾物質」濃度達先進國家的二至七倍, 恐與國人使用錯誤的塑膠餐具有關,呼籲民眾勿用塑膠食器承裝高溫熱食,若塑膠保鮮盒等已有破損,也應及時淘汰,不要繼續使用。

外食慣用塑膠餐具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六月七日訂為世界食品安全日,北醫大營養學院長謝榮鴻指出,據WHO調查,兩百種以上疾病起因於食物污染,全球每年有十%的人口因食品污染罹病,且食源性疾病患者中,高達四十%是五歲以下孩童。

北醫大食品安全系副教授廖凱威則指出,「內分泌干擾物質(環境賀爾蒙,EDCs)」可改變生物的內分泌系統,對個體或其後代產生不良健康影響,台灣雖經歷過塑化劑事件,但研究顯示,國人塑化劑曝露情況仍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以塑化劑DEHP來說,國人體內的部分代謝物濃度高達其他先進國家的二至七倍。

廖凱威也提到,DEHP、DBP等塑化劑常見於食品包裝,該研究也針對「有無使用塑膠食物保鮮盒」進行分析,發現有使用塑膠食物保鮮盒習慣的族群,體內的DEHP、DBP曝露濃度都會明顯上升。

北醫大食品安全檢驗暨機能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蕭伊倫提醒,除了塑膠食器之外,紙盒表面的淋膜為增加功能性與耐用性,會額外添加其他化學物質,製程中也可能混入污染物,呼籲民眾平時避免使用塑膠製品承裝高溫熱食,加熱食物時則務必移除保鮮膜,在外用餐也建議使用環保餐具為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