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薯入菜 疫情找回「原汁原味」
2024/06/04 05:30
毛薯有馬鈴薯外表、地瓜甜味、芋頭香氣、栗子口感。(記者劉人瑋攝)
〔記者劉人瑋/台東報導〕近期被棒成超級食物的油芒,及先前被炒熱的紅藜都是傳統原住民食物,在疫情時期由於進口糧食減少,有業者推出毛薯食品,除了可入菜也能製成脆片食用,有Vuvu(排灣族語,意指奶奶、阿嬤)說,再不吃起來就沒人種植、滅絕了。
「野菜皇后」成員陳林美珊說,野菜不「野」,只是不曾吃過,毛薯暱稱毛地瓜,有馬鈴薯外表、地瓜甜味、芋頭香氣、栗子口感,團隊在疫期因進口糧食困難、減少與人接觸才反思所在環境的傳統菜並加以使用。
主打將傳統野菜用於現代的一群女力「野菜皇后」發表新菜色,透過花蓮縣豐濱阿美族靜浦部落大廚張凱威巧思入菜,張凱威說,毛薯多在南迴線以南,如今已漸有廠商打算以此製粉取代太白粉。
毛薯在台灣幾乎是失傳食物,金崙村族人說,老人家對這念念不忘偶有種作並留下品種,才能拾回小時候的味道。
毛薯在台灣幾乎是失傳食物,蒸煮後的毛薯,剝開如芋頭,口感特別。(記者劉人瑋攝)
-
校園百萬豆奶原料 颱風過後產能足夠供應
-
台北大安國中教學大樓落成啟用 停車場試營運免費停到年底
-
台灣立方衛星「山雀」搭日本火箭升空失敗 下月搭SpaceX
-
社會教育貢獻獎頒獎 尤佑‧倍苓、廖鴻基獲「終身奉獻獎」
-
竹市路外停管員被爆未考試直升資訊停管員 市府交通處將調查
-
基隆廟口騎樓整平提前12/20完工 明年推全市騎樓留1.5米寬人行通道
-
基隆高中攜手建德國中黑板牆彩繪 紀錄台灣隊12強奪冠時刻
-
議員揭高流一年電費預算編列2300萬 高雄文化局:指標景點愛河灣每天點燈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