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調飲茶需求大/拚製程量產又省工 茶改場推智慧自動生產線

2024/01/06 05:30

台灣茶葉近5年外銷產值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台灣的珍珠奶茶等手搖茶飲風靡全球,國內調飲茶所用的茶葉生產系統為半自動化,為更進一步省工並降低成本,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開發紅茶智慧自動生產線,製茶人力可從六人縮減至兩人,茶菁作業量可從日產四公噸提高到八公噸,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也已研發烏龍茶智慧自動生產線,預計今年就會推出。

紅茶產量大增 品質更穩定

台灣紅茶於日治時期曾是外銷主力的農產品之一,蜜香紅茶等特色茶近年也受民眾青睞,隨著手搖飲崛起,調飲茶原料的紅茶茶葉需求增加,蘇宗振表示,茶改場將育種、茶葉採收機械化,但目前紅茶製程仍為半自動化,該系統無法減少製茶所需人力,品質也易受天氣影響,為讓產量與品質更穩定,研發紅茶智慧自動生產線設備,包含茶菁儲運設備、茶葉萎凋機組、揉捻機、連續式發酵機組及大型茶葉撿梗機套組,有利拓展市場。

蘇宗振進一步指出,茶菁狀態影響製茶品質,但茶菁從茶園運到製茶廠需要時間,過程會因呼吸作用產生熱,時間過長易使茶菁過熱紅化,影響製茶品質,自動化系統則有送風設備,確保茶菁品質,讓儲運從半小時延長到兩小時,茶廠收購的茶菁範圍與來源可更擴大。

日本已有成熟的綠茶智慧化自動生產線系統,蘇宗振表示,因此台灣選擇開發紅茶智慧化自動生產線,也透露茶改場從兩、三年前投入研發烏龍茶智慧自動生產線,「比起全發酵的紅茶與未發酵的綠茶,半發酵的烏龍茶製程更複雜,要輸入的參數更多。」目前系統已經開發完成,僅剩少量參數微調,預計今年可推出。

也研發烏龍茶自動產線

茶改場對烏龍茶智慧自動生產系統寄予厚望,蘇宗振表示,隨珍奶在全球熱賣,也拉抬國外對台灣烏龍茶如鐵觀音、文山包種茶、紅烏龍等消費,台灣茶若要更拓展國際市場,產量穩定供應非常重要,「要讓調飲茶當精緻茶的敲門磚,須讓大量生產的調飲茶茶葉原料品質達精緻茶的八成,自動化生產設備就是秘密武器。」

隨台灣手搖飲風靡世界,紅烏龍等台灣生產的茶葉更受國外消費者青睞。(記者楊媛婷攝)

茶改場研發的紅茶連續式發酵機組,可控制紅茶發酵環境溫濕度。(茶改場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