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部定自然科必修減4學分 數理能力恐降

2021/07/26 05:30

教育部表示,我國高中生數學及科學素養,普遍高於OECD會員國。(資料照)

數理檢定顯示 學生能力明顯M型化

〔記者林曉雲、吳柏軒/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一○八新課綱,自然科部定必修從十六學分減為十二學分,雖然教育部聲稱加上選修仍是四十四學分,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均擔憂數理能力下降,而近年舉辦五屆高中數理檢定的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則指出,學生整體數理能力未見下降,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雙峰現象更明顯。

除了課綱部定必修時數減少引擔憂,張耀文也質疑,明年上路之考招新制,一階篩選完全看考試成績,未來X考科物理、化學和生物僅各二學分,數A也比現在少、僅十六學分,除了台大,多數大學校系只要一階過篩,幾乎就錄取,連頂尖大學學系亦如此,二階申請幾乎是玩假的,此制度下,修兩個物理學分就有可能進電機系或物理系,會把學系和學生整慘。

陳永富也表示,少子化加上社會環境變化,近十年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少十一萬人,確實令人憂心,他分析高中數理檢定結果表示,數理檢定學生佔比為中級六成、中高級和高級各二成,「雙峰表現」更明顯,程度好的比以前更好,程度弱的更弱。

全中教秘書長、萬芳高中教師許麗吉分析,高中自然科每週授課時數,九十九課綱有廿四節,到一○八課綱剩十二節,但授課內容卻刪減不多,時間壓縮下導致學生感覺授課變難,加上數學太難,理工課程不好提高成績將影響大學繁星推薦校排名等考量,教育現場已出現「自然組退縮」情況。建議國家政策思考,未來高中數學是否基礎能力即可,否則有些學生原可上非頂尖大學理工科系,可能因此改選社會組。

教部︰我高中生數學及科學素養普遍高於OECD會員國

教育部表示,我國十五歲學生參加二○一八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數學表現平均五三一分,高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之平均四八九分;另我國學生之科學表現平均五一六分,亦高於OECD會員國之平均四八九分,我國高中生數學及科學素養,普遍高於OECD會員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