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降低稻田甲烷排放量 台南農改場乾濕灌溉法搭配紙膜效果好

2024/03/18 12:40

農業部台南農改場發展稻田乾濕灌溉栽培模式,並結合水稻紙膜插秧技術,可降低稻田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節約用水。(台南農改場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稻米栽培方式會釋放甲烷,因應減碳趨勢,為降低稻田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農業部台南農改場發展稻田乾濕灌溉栽培模式,並結合水稻紙膜插秧技術,可降低水稻田32.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公頃土地可節省21%以上的灌溉水量。

水稻田通常都會採用湛水管理,而若是有機栽培,因無法使用除草劑,通常都會透過湛水管理搭配人工除草,但湛水方式會導致土壤缺氧增加甲烷排放,台南農改場表示,若採用乾濕灌溉栽培生產,每公頃可以減少21%(約2500公噸)的灌溉水量,還能降低水稻田32.5%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每公頃減少1111度電力排碳量。

台南農改場表示,若同時搭配水稻紙膜插秧技術,也就是插秧時同步覆蓋可分解的再生紙膜,能有效抑制雜草種子萌發及生長,並大幅減少水稻有機栽培雜草防治人力負擔,插秧後30天內能夠減少34%的灌溉水量,可節省更多用水。

台南農改場進一步表示,抑草紙膜用於田間大約40~50日可完全分解,不會對下期作的田區生產造成影響,國內使用的紙膜也已通過有機資材驗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