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分解塑膠微粒是否成病毒載體 專家:還要研究
國內專家認為,口罩分解後的塑膠微粒是否會成為病毒的載體,還要進一步研究。(資料照)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隨著塑膠製品的使用,分解後的塑膠微粒已充斥人類的生活,研究發現人體一生可能會累積超過千顆以上的塑膠微粒,不過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還需進一步證實,有國外研究指出,口罩分解後也會形成塑膠微粒,而這些微粒也可能會成為病毒的載體,國內專家表示,是否成為病毒載體還要進一步研究。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天邀請專家舉辦「塑膠微粒」線上記者會,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邱惠雯表示,塑膠微粒可透過皮膚、呼吸、食用攝取等方式進入人體,但是目前還無法精準得知人類在不同生活背景與環境下可能會暴露的塑膠微粒濃度。
邱惠雯也說塑膠微粒的成分、種類、大小都不同,目前針對不同種類的塑膠微粒研究還在進行中,雖然經過動物實驗可以看到對健康的影響,像是在小鼠實驗中發現對神經、肝臟代謝、腎臟等有影響,但這動物試驗或毒理實驗的塑膠微粒濃度,並不代表實際人體環境暴露的濃度,也因此還是必須要知道一般人暴露的塑膠微粒的主要特性、來源後,才會知道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中國醫藥大學藥妝學系助理教授李宥萱則表示,團隊發現,塑膠微粒會讓小鼠肝臟脂質代謝紊亂,她也說,塑膠微粒對健康的影響研究仍缺乏,也沒有較具性統性的完整評估研究,也表示目前在評估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影響可用的數據仍然有限。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發生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消耗量增加,即使口罩令鬆綁,但配戴口罩仍成為民眾的日常,其中口罩的原料也都是塑膠製品,李宥萱說,全球統計每個月使用約1940億個口罩和手套,而這些物品的原料也都是塑膠,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口罩老化後會向環境釋放數十億的塑膠微粒,甚至有專家推測這些塑膠微粒還可能成為病毒載體傳播,但還要進一步研究,她也建議民眾丟棄口罩最好丟進垃圾袋,勿隨意丟棄。
邱惠雯說,雖然目前塑膠微粒暴露程度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關聯性還要更多研究,但仍建議民眾盡量少用塑膠製品,也說塑膠微粒的問題具有全球性,各國必須共同解決。
-
司法院宣布:2/20起到法院開庭不用戴口罩
-
終於等到!室內將可脫口罩了 王必勝證實明日公布
-
機上餐點除舊布「星」! 星宇航空2025年全新菜色大集合
-
口罩禁令鬆綁 政院:朝「自主、強制、建議」三層次調整
-
日本最快3月中全面解除口罩令! 是否佩戴依「個人判斷」
-
驚豔南崁!「宜誠漫旅」讓奢華靜謐成為日常 鎖定層峰客群
-
新竹市世界高中114學年停招
-
再度挑戰千萬國際客 觀光署︰日均消費設3階段目標
-
竹北新社兒15公園 計畫變身樹網公園
-
高雄春節有「冬日遊樂園」與多個燈會 陳其邁指示加強疏導交通
-
曾稱這條線壓到恐有寒流 鄭明典PO最新預報:1032等壓線觸台
-
豐原國民運動中心OT案傳內定廠商 議員周永鴻籲市府說明以昭公信
-
懸賞百萬!農會代表尋農會理事 大林街頭看板引議論
-
國旅補助花蓮今年不實施 觀光署:未來天災才啟動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