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健康網》首見本土猴痘病例 猴痘症狀、預防一次看

2023/03/01 17:54

疾管署指出,感染猴痘的嚴重程度,和傳染途徑及感染的病毒量、宿主易感性、宿主免疫狀態有關聯,其中,兒童、孕婦和免疫低下者症狀較嚴重。(疾管署提供)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於今日(1日)公布,國內出現2例本土猴痘確定病例,患者陸續出現發燒、丘狀癢疹、水泡、淋巴結腫大、舌頭潰瘍等症狀。疾管署表示,猴痘的傳染途徑包括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感染的嚴重程度,和傳染途徑及感染的病毒量、宿主易感性(曾接種天花疫苗者症狀較輕微)、宿主免疫狀態有關聯,其中,兒童、孕婦和免疫低下者症狀較嚴重。

疾管署指出,今新增國內第6、7例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40多歲及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居住地分別為新竹縣及高雄市,於2月下旬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丘狀癢疹、水泡、淋巴結腫大、舌頭潰瘍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2月26、27日確診陽性,2名個案近期無出國旅遊史,研判為本土個案,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經疫調匡列相關接觸者共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

常見6大症狀 嚴重者疹子數目可達數千

疾管署說明,感染猴痘之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1-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

症狀持續14至21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

2大傳染方式 密切接觸人傳人風險高

●人畜共通傳染:疾管署表示,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

●人傳人:疾管署表示,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

疾管署指出,歐洲疫情傳染途徑為性接觸為主的密切接觸,例如經由親密接觸之性行為,包括:口交、肛交或陰道性交,或接觸猴痘患者生殖器(陰莖、睾丸、陰唇及陰道)或肛門、與猴痘患者進行擁抱、按摩和親吻,以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等,但無密切接觸個體間傳播風險很低。儘管密切接觸已知是傳染危險因子,且已有報告在確診患者精液中檢出病毒,但目前尚未確定猴痘是否透過性接觸傳染。此外,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

潛伏期不具傳染力 發疹期間感染力最強

疾管署說明,猴痘的潛伏期約為5-21天,通常為6-13天。潛伏期不具傳染力,出現發燒或全身性症狀時可能有傳染力,發疹期間傳染力最強,持續至全身疹子均結痂脫落為止。近期歐洲有研究報告指出可在無症狀者之口咽與肛門拭子檢出猴痘病毒,但是否具有傳染力尚不清楚。

疾管署也提到,感染疾病的嚴重程度,和傳染途徑及感染的病毒量、宿主易感性(曾接種天花疫苗者症狀較未曾接種疫苗者輕微)、和宿主免疫狀態有關聯,其中,兒童、孕婦和免疫低下者症狀較嚴重。

做好防疫措施 降低與陌生人親密接觸

●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

●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針對陽性個案應啟動接觸者追蹤,並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

●醫院照護:針對疑似或確定病例時,依循標準防護措施、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飛沫傳染防護措施。採檢、醫療照護人員建議穿戴手套、防水隔離衣、高效過濾口罩(N95或相當等級以上口罩)、佩戴護目裝備(全面罩)及髮帽。

疾管署補充,由於確診個案的精液中曾檢出病毒DNA,雖目前尚未確定是否具有傳染力,仍建議男性病患於出現症狀後三個月內應避免各種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

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高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的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猴痘常見症狀。(疾管署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