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新聞》張叛逃前 言行曾出現反常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當年張憲義叛逃事件發生前,周遭親友根本不知道張憲義被美國CIA吸收為間諜,也未發覺行為舉止有異常,但事發過後,從工作伙伴及朋友的回憶中,還是找出不少的蛛絲馬跡。
張憲義為中正理工學院第二十六期物理系畢業,該期共有十九位畢業生,他們每隔一段時間聚會一次。
他的孟姓同學回憶說,張憲義叛逃前一年(民國七十六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張憲義叛逃前一至兩週,他剛從德國返台度假,二十六期同學在桃園找個地方小聚,酒酣耳熱之際,張憲義突然冒出「以後要是發生什麼事,也不是我的主意」話語,當時同學對他這句話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猜測是家庭出了問題,故安慰他夫妻相處要互相容忍之類的話,沒想到當時張憲義所指的是「逃至美國這一檔事」。
此外,美國擔心台灣發展核武,因此不斷希望核研所重水反應爐不要用可以提煉鈽的天然鈾當燃料,改採現在核電廠一樣的低濃縮鈾;美國持續且主動地與台灣溝通此事,政府則是以拖待變。
七十六年十一月,張憲義一反常態,主動要求赴美談判更換燃料的事情,當時主管雖然覺得有些不尋常,但終究還是批准張憲義出國的簽呈。
張憲義赴美前,他開車載著他爸爸前往中正機場,途中竟撞倒人,還好受害者情況不嚴重,且是中科院員工,事情也被淡化處理;車禍處理完後,張憲義一人單獨赴美,與核研所同事在紐約碰頭,一向謹慎的張憲義,隨身行李竟然一度在紐約機場弄丟。
在朋友心中,張憲義是位聰明、細心的人,但逃往美國之前,卻一連發生兩起粗心大意的事情,說明當時張憲義的確心不在焉,也代表他早在事發前幾個禮拜,即接到美國CIA指令,必須帶著核研所發展核武的相關資料前往美國,讓張憲義心神不寧。
張叛逃後 我迅速掌握行蹤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張憲義叛逃事件,代表台灣核武發展受到重大挫敗,也意味我國在這場台美間諜戰中處於下風,後來出現的一段插曲,總算為台灣扳回一點顏面。
張憲義叛逃後,一時之間大家都不清楚他的行蹤,當時核研所一位駐美專員,推測基於安全理由,張憲義應該在華盛頓特區,若真如此,張憲義子女應該剛轉學到華盛頓的學校;於是他先打電話回台,打聽張憲義子女的英文名字,緊接著打電話至可能收容華人轉學生的學校,詢問最近是否有張姓華人小孩轉學。
這位專員很快循著張家小孩名字,找到他們就讀的學校,然後又追查出張憲義住家地址,這段尋找的時間,距離張憲義逃到美國,只有幾個禮拜時間。
這位專員很想知道張憲義叛逃的理由,但又怕打草驚蛇,於是暗中通知一位媒體記者,並告知張憲義住址。當這位記者登門拜訪時,毫無心理準備的張憲義,顯得驚慌失措,並在拒絕記者採訪後,連夜搬離。
可惜的是,這位立下功勞的專員,遭到美國政府認為他騷擾張憲義,不久後就接到美國政府通知,要他馬上離開美國,他不得不返回台灣,結束台美另一場諜報交鋒。
小檔案╱張憲義 留美核工博士軍官
張憲義在民國五十二年考取台北陸軍理工學院物理系,並在與理工學院進行教學合作的清華大學接受科學訓練,民國五十六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台北陸軍理工學院當時已經改名為中正理工學院,因而張憲義在中正理工學院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優先派任中山科學院籌備處服役。
民國五十八年,張憲義獲選派到美國留學,到美國田納西大學攻讀核子工程碩、博士,民國六十五年學成歸國,隨後進入中科院核能研究所的核能工程組服役,民國七十三年升任上校副所長。
張憲義在核研所擔任上校副所長共計四年時間,直到七十七年一月十二日,他在美方協助下出境逾假至今未歸,同月十五日美方會同國際原子能總署突擊檢查中科院核研所,令國際震驚的「張憲義事件」從此爆發。(記者許紹軒)
-
《TAIPEI TIMES》 Biggest storm in decades claims one life
-
《TAIPEI TIMES》 Ministry proposes amendments to abortion penalties
-
《TAIPEI TIMES》 Penalties for unlicensed drivers to be enhanced
-
《TAIPEI TIMES》 Taiwan’s brown-marbled grouper certified by Japan
-
《TAIPEI TIMES》 China pushing Palau hard for Taiwan switch
-
《TAIPEI TIMES》 US and South Korea show concern for Strait stability
-
《TAIPEI TIMES》 Economy expands 3.97% in Q3: DGBAS
焦點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