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清大認養頭前溪 AI追蹤川廢變化、科學透析水質底泥

2023/06/05 16:26

清華大學啟動產學合作,完成頭前溪舊港島區段的認養儀式。 (記者蔡彰盛攝)

〔記者蔡彰盛/新竹報導〕大新竹地區超過9成供水仰賴頭前溪供應,但頭前溪上游卻堆滿超過136萬公升垃圾破壞水質生態,可能危害民眾健康。清華大學在今天世界環境日宣布與富邦人壽啟動產學合作,舉辦「水清木華·永續頭前溪」論壇,致力運用清華大學研發的AI影像辨識技術與底泥監測技術,在各界共同見證下,完成頭前溪舊港島區段的認養儀式。

富邦人壽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公布「2022年新竹頭前溪川廢快篩調查報告」,報告發現頭前溪的垃圾污染以塑膠製品占8成最多,而高達80%的垃圾集中在10%的河段中。從河川廢棄物主要為飲料杯、吸管、免洗餐具等一次性用品可見人類生活造成嚴重污染,凸顯應擴大推廣河川保育、日常減塑等觀念的重要性。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黃能富指出,過去我們主要依賴人工智慧來解決產業問題,然而AI也能夠對環境永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現今,透過影像辨識技術,已能準確監測許多河川的變化。為了持續追蹤頭前溪川廢的分布、數量、種類等污染數據,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劉月梅與黃能富教授進行交流,希望能夠利用清華大學在AI領域的專長,解決環保團體和地方政府在川廢監測所面臨的人力不足問題。

台灣乾淨水行動聯盟理事長彭桂枝和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教授暨所長周秀專,則關注化學物排放和地下水抽取等問題,強調積極改善水質和底泥污染至關重要。周秀專教授表示,在表面可見的川廢垃圾之外,無形污染的長期排放與沉澱,已經對河川底泥產生化學成分的積累污染物,對水質和土壤產生污染,且這些無形的危害因子極可能通過層層生物鏈、由飲水與食物回到人體體內。研究數據還指出,底泥萃取物有害於身體器官各項功能,包含肝臟代謝機制和生殖細胞的機能衰退與死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