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台商不回台?工缺、地貴、環評 讓企業止步

2018/10/15 06:00

政府祭出工業區土地活化政策,廠商感受並不明顯。圖為閒置的台西工業區土地。(資料照)

記者羅倩宜/專題報導

台商撤出中國,但回台的不多,工商界表示,主要仍在水、電、土地、人才、缺工等五缺問題;另外,回台設廠流程繁瑣,或土地價格高,也讓台商返鄉有所疑慮。

工總指出,台商撤出中國卻沒回台,是五缺問題仍未實質解決。以缺地為例,前一陣子政府雖祭出工業區土地活化,但實際效益廠商感受並不明顯。目前回台廠商傾向高度自動化,而自動化產線所須的土地面積更大,但工業區的每塊土地都很狹小且畸零,不敷使用;若廠商轉而尋求一般用地,成本又太高。在缺人方面,國內年輕人力不願走入製造業,而外勞額度又有限,也頗令工總的製造業會員十分頭痛。

環評變數大 建廠時程受延宕

國內環評的高度不確定性,也是台商不回台的主因之一。工總指出,環評動輒耗時兩年,讓企業建廠時程延宕,甚至最後可能無法建廠,變數太高,不利投資規劃。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很多會員想把產線拉回台灣,但面對的是上中下游供應鏈可否一起搬回來的問題。單一廠商返鄉不難,但整個鏈移動,非一兩年可完成,須要十年的佈局。「現在美中貿易戰會打多久?廠商要做十年規劃是很重大的決定,大家都還在觀望。」

商總另指出,較不講究上下游整合的廠商,則面臨缺地缺人。例如傢俱業者就希望北中南區都有傢俱專用園區,否則返台後要像目前國內傢俱業者在農業區裡違法設廠,並不理想。

建廠流程長 各縣市規範不一

上市櫃公司協會秘書長施明豪認為,台商無法回台的主因有三,一是建廠流程太長,且各縣市規範不一;二是環評效率太差,沒有明確時程和標準;三是國內人力缺乏,尤其高階人才嚴重外流,讓企業徵不到適合的管理職或專業人士。

上市櫃公司協會指出,旗下會員中,有紡織廠想回台,手上訂單多,以外銷為主,不過工時及加班問題成為返台的顧慮。另有生技業者也擬回桃園籌設總部,但一打聽了土地價格便卻步。協會表示,拿台灣地價跟中國相比顯然不公平,廠商多能接受稍微高一點的土地成本,但整體精算後,還是不能高出太多,才具競爭力。

至於五缺中的水、電,工商界並未著墨太多,僅表示支持非核家園,不過前提是穩定供電及合理電價,發展綠能也要兼顧產業用電需求。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