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挑戰美元支付霸主 人民幣未獲認可

2018/02/26 06:00

中國政府致力推廣人民幣國際化,冀望未來可打破美元的霸主地位,但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的使用在全球支付系統只占不到2%。(彭博)

編譯楊芙宜/特譯

中國政府近幾年來持續強力推廣人民幣在國際上支付和清算的使用,包括施壓國際貨幣基金(IMF)把人民幣納入一籃子貨幣SDR(特別提款權)、4度尋求指數編纂公司MSCI(明晟)把中國A股納入旗下新興市場及全球指數,以擴大人民幣和其資產的影響力。不過數據會說話,去年12月只有不到2%國內和跨國支付以人民幣結算處理,遙遙落後於美元在全球支付霸主地位。

財經媒體CNBC引述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指出,在2017年12月,全球銀行間系統每日轉帳規模達數兆美元的外匯交易,只有1.61%的國內和跨國支付是以人民幣計價來處理。SWIFT亞太支付市場主管文麥克(Michael Moon)表示,「2017對人民幣來說是困難的一年,且難以實現其成長潛力」。

SWIFT亞太區和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行政總裁芮思(Alain Raes)在報告中指出,中國雖在全球經濟裡越來越重要,也採用不同策略性措施來支撐其匯價,但人民幣使用仍低、且「採用速度依然較預期更低」。

SWIFT報告說,當代現實仍是一個非常「美元化世界(dollarized world)」,在2017年12月,使用美元進行跨國支付的比率僅略低於40%,儘管較2015、2016年同月低,但瓜分美元市占的卻不是人民幣、而是歐元;歐元在國際支付使用上排第2大,第3、第4大最常被使用的貨幣分別是英鎊和日圓。

全球支付總市占 人民幣不升反跌

其實,真正讓北京面子掛不住的是,人民幣過去2年間在全球支付的總市占不升反跌,從2015年12月甫獲IMF同意納入SDR後的2.31%,一路降至2016年12月(當年10月人民幣納入SDR生效)的1.68%,去年12月再下滑至1.61%,可見中國政府雖精打算盤、欲藉進入SDR後提高各國外匯儲備中的人民幣部位,卻無法如願。

人民幣在國際間使用的魅力不大,主要理由在於中國政府對金融體系實施強烈控制,尤其是監管措施嚴厲遏制把資金移往海外,以購買不動產和進行其他未受官方核准的併購交易。SWIFT亞太支付市場主管文麥克指出,今年中國政府資本管制和監管措施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因此人民幣在國際間不太可能擴大使用。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研究把貿易、資本流動模型合併,結果發現全球貨幣中,人民幣被高估程度排第1、其次是韓元、第3是紐西蘭元,美元被高估程度排第7;相對地,土耳其里拉、墨西哥幣、哥倫比亞比索則是最被低估的3種貨幣。

力爭國際話語權 仍需要更長時間

北京尋求擴大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影響力,4度叩關尋求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中國A股,一直到去年6月終於獲得MSCI公司首肯。不過,MSCI持謹慎態度,預訂分2階段進行:今年6月將中國A股2.5%市值、9月納入A股市值提高至5%,約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0.73%;迄今年9月中國A股將有230檔股票納入MSCI中國A股入選指數,預期將吸引全球160~180億美元資金流入。

中國力爭人民幣的國際話語權,還試圖在原油定價方面和美元一較長短。中國政府還據稱計畫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或許還可轉換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合約),以及上海基準油價指標,以和現行國際採行的倫敦布蘭特和紐約西德州油價拚場。

人民幣可兌換性 仍受到北京控制

然而,星展銀行(DBS)香港資深經濟學家梁兆基指出,即使奠定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成分開始出現,在政府以外要受到民間支持,以作為結算貨幣的挑戰性很大,「仍需要更長一段時間」,最大問題是人民幣的可兌換性,很大程度仍受到北京的控制。

根據SWIFT報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倡議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北京未來可在「一帶一路」相關的基礎建設計畫中,以人民幣支付融資和清算。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