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南韓大財閥文化 擋住藍天創新路

2018/01/01 06:00

南韓財閥主導研發的模式屬於「快速追隨者」,技術缺乏原創性,被學界和產業觀察家視為是迎接第4次工業革命的一大挑戰。(法新社)

編譯楊芙宜/特譯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南韓智慧手機、先進面板、記憶體晶片等科技產品享譽全球,不過,產業觀察家卻點出這些成就背後的隱憂:南韓大財閥(chaebol,家族管理的綜合企業集團)為首的研發投資金額雖龐大,卻缺乏「藍天創新」(blue sky innovation),尤其在軟體和服務業方面,新創企業少和缺乏原創性,不利於在第4次工業革命上的準備。

藍天創新來自於所謂「藍天研究」,指的是還處於想像階段、即時實效不大的研發創造,這種好奇心驅動的研究雖然一時看來和「真實世界」關聯不大,但意料之外的科學突破有時比受特定議程帶動的研究結果更有價值,例如遺傳學和幹細胞生物學進展,就受惠於原先被認為純理論性的研究。

人機對弈世紀大戰輸AI

吸引全球矚目的2016年3月「人機對弈」世紀大戰,南韓圍棋大師李世石以「1比4」輸給谷歌(Google)的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當時南韓民眾失望之餘,更感到恐懼,尤其相當焦慮他們的國家可能已被下一個大趨勢拋在後面。這場比賽不只讓「AI」(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成為流行語,還促使南韓政府和企業界宣布在相關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以上龐大資金,試圖追趕谷歌DeepMind這類的領先者。

這個現象凸顯了南韓對正在開發中技術的執著,也是讓它在僅僅半個世紀就躍升為全球第11大經濟體。經濟學家指出,南韓對研發的重視,提升其國家的全球競爭力。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數據顯示,在研發支出排行榜中,南韓2015年研發投資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4.23%,較榜首以色列的4.25%,僅落後0.02個百分點。

南韓較多數已開發經濟體投資更多在研發領域,主要受三星(Samsung)和LG等大科技公司、以及國營研究機構的帶動。南韓的「基礎」研究(沒有明確用途下試圖取得知識)領先,在2015年公共研發預算占36%。首爾科技政策研究所(STEPI)資深研究員李敏亨(音譯)表示,南韓是資源匱乏國家,故全國對於科技推動工業發展的重要性,都有共識。

研發支出來自民間部門

儘管南韓公共研發支出高,主要投資仍來自於民間部門,近4分之3研發由企業所主導,其中的近90%投資在製造業,焦點擺在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應用研究」。此外,產業研發還偏好科技行業,如電子業。大田廣域市韓國科學技術聯合大學(UST)教授宋頌哲(音譯)指出,多數南韓大企業不得不在研發上大量投資,以確保出口競爭力。

過去以來,南韓政府一直致力推動有助於經濟發展的研究,不斷提供給大財閥廉價貸款和稅負誘因,這允許財閥能從事風險高和昂貴的研發計畫;政府對IT(資訊科技)基礎建設的投資,也有助於南韓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此策略協助創造了三星、LG等全球知名企業,使南韓成為記憶體晶片、顯示器和智慧手機的世界領先者。

快速追隨者卻缺原創性

不過,這種「財閥主導研發」的模式也使南韓付出代價。首爾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資訊系統教授李炳泰(音譯)表示,南韓自己做研發的中小企業不多,他們嚴重依靠財閥技術,「這種財閥主導研發模式重心放在製造業,無法讓我們對第4次工業革命做好準備」。

部分產業觀察家批評,南韓企業雖可迅速採用其他人已開發的技術後領先,這種「快速追隨者」、卻缺原創性的策略已達到極限,尤其面臨中國正在重要行業上追趕。韓國科學技術聯合大學的宋頌哲教授說,現在南韓需要「創造新的東西」。

官僚體制導致效率不彰

許多南韓研究人員擔憂,官僚體制導致公共投資效率不彰,韓國技術專利很少商用化,科學出版也很少獲得國際認可。韓國科技學會聯合會(KOFST)會長金明子(音譯)表示,「在厭惡風險的文化中,我們永遠無法成為先發優勢者」,南韓社會不容許失敗,要求立即結果,在這樣環境裡很難追求具有創造性或挑戰性的研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