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平路黑水 撕媽媽嘴刻板標籤
小說家平路坦言寫作新書《黑水》時,心境也歷經許多掙扎。(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專訪
「《黑水》的靈感確實是以『媽媽嘴』命案為起點。」著作等身的小說家平路,這回選擇不討喜的素材書寫,以兩年前轟動全台的命案為線索,撇開眾聲喧譁,重新刻畫人性那幽微又不為常人所見的的黑白灰。
震驚國人的「媽媽嘴」雙屍案,日前最高法院宣判,主嫌謝依涵因原審判決理由矛盾,決定撤銷死刑並發回更審,再度引發關注與討論。平路談及書寫新作《黑水》的心路歷程,直言知道這部小說定會引起爭議,她認為小說家有提供現實之外多元理解角度的責任,「一定有人說我白目,我也會付出爭議的代價,但仍覺得有必要。」
「國內這幾年每有重大社會案件發生時,國人或媒體總迫不及待將當事人區分為『好人』與『壞人』,彷彿人只有這樣簡單的標籤。」平路說,歐美日的小說家常選擇針對社會重大議題或事件觀察並書寫,「國外小說家選擇以文學之眼直面衝擊性的事件,但台灣的小說往往和社會的脈動很遠,作家也選擇待在安全的位子。」
該作書中的3位主角,富商洪伯,妻子洪太以及咖啡店店長佳珍,平路用細膩筆觸,紛紛拆解社會對這些人所加的標籤,深入描寫青貧族佳珍被生活壓迫,最後被物質引誘走上歹路,以及洪太身為事業有成的中年女性,卻須戴上面具維持婚姻美滿形象的無奈,還有洪伯面對中老年危機,只能在年輕女子身上找回自信的哀涼。
該書場景和人物設定雖與命案類似,但平路強調,小說全都是虛構,「請外界不用對號入座,這些都是我捏造的人物。」
「寫這本書就是想呈現人性間的灰色地帶,每個人的背後都有苦衷與困難。」平路說就像書名《黑水》,她認為人的心中也都有一潭深不可見的「黑水」,「我想透過小說來直視這些黑灰色的角落,讓讀者換位思考、走出階級同溫層,當處在同樣環境時,我們會做出什麼選擇。」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