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有錢才要寫?

2015/06/23 06:00

◎郭強生

我非常不會寫創作自述這類的東西,更不用說創作計畫了。寫作於我,尤其是小說創作,因為是為了探索那個未明的世界,所以我不存預設,出發下筆前只有一個對我而言,重要的人性提問,連主角都未定,有時以為該是主角的人物,寫到後來也可能會退居成了配角。

因為寫作過程中我不斷地思索,也不斷嘗試打破自己的慣性,花個三年甚至更久,慢慢咀嚼文字,總努力想要看到,在創作這部作品前自己都不知道可能存在的風景。依我自己的創作經驗,書寫最大的快樂是來自於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出來的全新想法,總會大膽嘗試不同的觀點。如果創作過程中不能爆發出意想不到的突破,我覺得無法跟自己交差。

但是這些年,我們出現了一個叫創作補助的東西。也許立意很好,但是從我既擔任過補助時「分配資源」的評審委員,也做過結案的審查委員的多年經驗,我不得不開始擔心,這個流程已造就了一群撰寫創作計畫的高手,而非真正提昇了年輕創作者對為何要創作的自我認知。

如果是一部重要創作,在一年或至多再延長一年,這樣的時間限制下,如何可能產生?只要求五千字的試寫稿,申請人真有自信,五千字就已經有了成熟的想法?也許是我太駑鈍了,寫了四、五萬字後還經常砍掉重練,否則還真不敢對外宣稱,自己已有作品在進行中。

看計畫書打分數,評審總分最高者就拿到那一期的最高補助,然後按分數往下類推,決定了各自的補助金額。但是最後的結案成品呢?有沒有可能原來最高分者只不過交出了一本過關而已的作品,而另有一位更潛心練功的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功力大進,成果之精采遠超過計畫書?

不過,在我結案審查的經驗裡,那簡直少之又少。多半的成果連自己原先的預期都沒有達到,匆匆交差的大有人在。雖說委員可以審查不予通過,撤銷補助,但多少委員真能狠得下這個心?不忍退件,因為想到其中不少申請人無業中,等倚靠這份補助過日子。分配補助的會議中,我也的確不只一次聽見「他有正職收入」或「她不缺錢」這樣的理由,否決了申請人的寫作計畫。我反而覺得,不缺錢而又上班忙得要死的人仍孜孜不倦寫作,才更值得鼓勵吧?

何不更名為創作者生活津貼補助算了?創作者若不是為了自己的成長,而是為了創作補助,就好像學烹飪但不想吃自己做的菜。沒聽過一個廚師在端不出自己拿手菜色之前,只寫了一份菜單便開始詢問,誰要出錢幫我開店?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