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全球觀測站〉主題式教學 芬蘭大改革

2015/06/15 06:00

圖/裴小馬

文/POPO

圖/裴小馬

從小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大概都習慣了學校基本義務教育的上課方式,上午一堂國文課,下午接著上數學的課程安排,而且上課時,彼此的位置往往是老師站在講台上,獨自一個人面對台下30位學生。如果基本教育的方式可以更開放些,那願意讀書的人是不是會變得更多呢?

芬蘭的教育制度遠近馳名,經合組織(OECD)每3年舉辦15歲學生能力評估測驗「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中,芬蘭青少年在包括閱讀、科學、解決問題以及數學項目中名列前茅,讓許多國家紛紛到芬蘭借鏡,想要一探教育國家未來主人翁的祕訣。

不過,就在前些日子,芬蘭的國家教育委員會(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決定要修改現行的教育體制,這著實令人感到意外,受到各國讚譽的教育體制,要改些什麼呢?又為什麼要改呢?

<主題式教學>鼓勵學生參與 國高中實施

原本芬蘭實施的上課內容,是以科目(subjects)做為區分,就像我們的國文課、數學課一樣,在這一波公布的教育改革中,芬蘭決定修改這種分科目的教學方式,新增以討論現象為主(phenomenon-based)的上課方式,採取「主題式」分類教學內容,實施對象為青少年學生,對照台灣,大約是國中生到高中生階段。

以討論「歐盟」為例,課堂上,老師不再教授歷史課,而是直接融合歷史與經濟相關知識,與學生討論現今歐盟的發展情況,「主題式」指的就是這種以歐盟當今的情況為內容,跨越歷史課與經濟課的教學內容,課程進行方式比起一對多,更強調學生討論的參與度,老師不再孤零零地站在講台上。

評分方式接受自我評量,並鼓勵學生參與課程設計,而原本教室空間也預計大改造,讓學生彼此之間更好溝通,也讓他們之間可以互相合作。

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特別表示,這種教學方法強調學習的樂趣(the joy of learning)以及學生主動參與的角色,新的課程設計將在2016年秋季啟動,每學年學校至少要提供一堂主題式課程給學生參與、設計與自我評量。

<教育改革>世界不斷變動 教育跟著變

該委員會的課程發展首長Irmeli Halinen在面對各國疑問時回應到:「雖然芬蘭的教育體制備受肯定,但考慮到當今社會不僅朝向科技化與全球化發展,更面對永續發展的挑戰,芬蘭的學生必須運用所學的技能與知識,才能跟上不斷變動的世界,這不單單精通一種科目就可以達成的。」

當然,芬蘭這次的教育改革並不是一路順暢,有些接受傳統訓練的老師跳出來抗議,也有些人覺得這種順應潮流走的教育方式,並沒有辦法讓學生學習到紮實的知識,不過,整體來看,教育改革接受了更多想像,確實更開放了。

台灣不斷改良入學的方式,從聯考、指考、學測,到申請入學,但對於教學的內容卻都大同小異,形式上也差不多;這種「主題式」大概只有在大學高等教育上才能瞥見,芬蘭對於基本教育的內容與方式的重視,或許可以給台灣一些參考價值!

<他山之石>數位溝通 加強打字能力

在2016年芬蘭還有另外一項引起關注的教育改革,那就是對於學生電腦打字能力的注重。

國家教育委員會認為,流暢的打字技巧是很重要的國家競爭力,許多人誤解此政策是要廢除教導學生如何手寫書寫體,但其實不然,他們強調手寫仍然重要,不過在數位溝通的時代,學生必須特別增強電腦打字能力,以幫助自己擁有社會需要的能力。

由此可知,芬蘭教育的彈性極大,也因此教育出來的學生,並不會僅是將知識背下來而已,而是可以真的活用知識,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