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副刊】【小品文獎得獎者】
蘇園雅
小冰
〈糞器〉
薛好薰
經查台端(郭宏昇,1980年生,南華大學社會學碩士)因侵占《聯合文學》新人獎、《聯合報》極短篇小說獎、吳濁流文藝獎、五度林語堂文學獎……等獎項未還,另私釀《針》、《那堵牆》兩本文集,請於文到七日內到案說明。」,好,這次我先向《自由時報》自首可以嗎?
張芬齡
得獎感言:
鄧安妮
那天我跟蹤老武一個多小時,協助就醫近三小時,等待安置床位三個月,但礙於法規無法強制安置,所以老武仍是遊民,所以老武們都還是遊民。
林芳騰
我每年都要帶著孩子站上不同的文學獎舞台,透過文字與臨場感,告訴他我所看到的一切。
鄭楣潔
何志明
〈敝屣〉
貳貳
1963年生,政戰學校新聞系,曾任大學教官多年,目前為補教老師。曾獲桐花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竹塹文學獎、玉山文學獎、蘭陽文學獎、浯島文學獎、夢花文學獎、馬祖文學獎、好詩大家寫等獎項。
小冰
得獎感言:
兩個女生從眼睛後面走過來的時候,我忽然感到難過。她們是黑夜,有時又變成了花朵。謝謝主辦單位,謝謝評審。
林芳騰
〈再走一段〉
1954年出生彰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中教師退休,雪霸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國立台灣大學家長志工,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志工。
得獎感言:
如今回想,走過無盡的山山水水,走過繁華,最美的一段是陪媽媽走路;如今,走過多少的悲歡離合,走過人生大半,陪媽媽再走最後一段,最悲苦,也最刻骨銘心。得獎,感激在心。「媽,再走一段!」我心裡默默地祈求。
張芬齡
〈翻譯家〉
1954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曾任花蓮女中教師,現已自教職退休。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及散文翻譯獎,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和散文獎。
得獎感言:
不同的生活故事以各種形式呈現於人生舞台和書寫場域,我偏愛虛實交錯的短劇──極簡的意念,極大的想像延伸。感謝小品文獎的設立,讓寫不了長篇的我仍有蠢蠢欲動的寫作欲望。
曾谷涵
〈清屯〉
1982年生,苗栗通霄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和善而易怒,不時迴避心愛的人事物。誤以為自己可以多感受一些原本可能一眨眼就過去的東西再把它們統統棄置。
得獎感言:
接到得獎通知隔天我就到土地公廟燒香,告訴祂這個好消息。往常在持香閉目時我都會想想家人與朋友,此次則更念及一些文學上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他們在書寫與閱讀的一次心神交會上對我有大恩惠。希望此文能傳遞福蔭。
貳貳
〈分類〉
本名陳舒菁,1983年生,畢業於電子所。寫過幾年程式,有時會把程式當詩來寫因此不是個太出色的工程師;轉職產品管理後為專案定義規格,好讓工程師遵守規則別把程式寫得太詩意。夢想成為演員或詩人,興趣是攀岩,偶像是夏宇。
得獎感言:
人是喜歡分類的。星座,血型,明天穿紫色才有偏財運。不太有印象投稿那天穿了什麼,只記得郵局的窗口小姐嫌我郵票貼得太慢,翻了白眼把我分類成害她晚下班的那一類人。關於得獎,我把自己分類成比較幸運的那一種人。
鄭楣潔
〈毀滅的方式〉
1981年生,台南人,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文和國小教師。業餘時間和父親務農。夢想有朝一日在有機農夫市集擺攤。曾獲2012全國台灣文學營散文首獎、時報文學獎。
得獎感言:
書寫到後半部,依戀土地的情感更濃了,卻突然想起信箋一段:「這世界毀滅的方式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守護彼此。」嗯!謝謝您。感謝評審的肯定,感謝王文亮校長的鼓勵,感謝我父親的堅強。謝謝你答應要陪我擺攤。
鄧安妮
〈蝦窟〉
1980年生,出生於高雄市,台灣大學外文所博士班研究生。知道許多生命要素都不能當飯吃、但認為這些要素都像吃飯之於生命般重要。
得獎感言:
謝謝!謝謝林榮三文學獎!謝謝我生命中的所有人,以及我喜歡與討厭的所有事物。
薛好薰
〈行事曆〉
1966年生,高雄市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現任教於高中。工作與讀書是生活的全部,偶爾運動。
得獎感言:
回老家看到父母親掛在牆上的行事曆,便彷彿看到他們平日生活的樣貌,寫不進記憶裡的大小事件,都填在一格格的月曆上。
每次讀了,忍不住心驚,心酸。
蘇園雅
〈髮〉
1984年生,高雄人,畢業於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曾獲時報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
得獎感言:
生活起起落落,總有某個片刻會想凝結、回味、分享,書寫就是一種記憶的採集籃。謝謝所有鼓勵過我的人。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