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群體心態的歷史影響

2014/04/16 06:00

◎王丹

前此,我們曾經在本欄討論過,歷史人物的個性,行為方式,家庭成長背景等,對於歷史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指的是個人對歷史的影響。其實,影響歷史的因素複雜糾纏,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則黝黯深沉,需要從層層的迷霧中逐漸剝離梳理。而社會群體的心態,就是其中較為模糊不清,但是又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史學研究進入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歷史人類學」這樣的分支。歷史人類學,或者我們可以成為群體心態史學,以長時段的集體無意識現象做為研究對象。何謂集體無意識呢?「集體的,是指某個時刻整個社會人人都有的。沒有意識,是說有的東西很少或絲毫未曾被當時的人們所意識,因為這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是自然的永恆內容的一部分,是被人接受了的或虛無縹緲的觀念,是一些老生常談,禮儀和道德規範,要遵循的慣例或禁條,公認的必須採用的或不准使用的感情和幻想的表達方式。」這樣的研究要從哪裡入手呢?一般來說,心態史學家會對節日,時間,稅收,書籍內容,魔鬼觀念,避孕行為等進行考察;而歷史人類學家對於生理習慣,行為習慣,飲食習慣,感情習慣,心態習慣的研究,因為這些「都反映著這個世界的表象系統;它們浸透著文化的個性,是代表文化內涵的密碼」。

舉例而言,1968年,羅伯特.芒德魯(Robert Mandrou,1921-1984)出版了《17世紀法國的縣令與巫師──歷史心理學分析》一書。該書透過1660年縣令明令廢止以火刑處死巫師的做法一事為主題,認為這類改變反映了上層人物思想的變化,即不再把巫師看成鬼魂附體,而是承認這是心態病變所致。類似題材的作品還有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1924-2014)的《煉獄的誕生》(1981),主旨在於藉13世紀「煉獄」概念的產生這一宗教現象來分析教會與民間文化相互影響與滲透。在中世紀,依據基督教的正統教義,人死後有兩個歸宿,要嘛升天堂,要嘛下地獄。後來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又發明了煉獄。下地獄的人可以來這裡,透過祈禱和其他宗教活動使自己獲得解脫。對此,勒高夫認為,這實際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思想和新興的宗教觀。它使資產階級取得一種自我獲救的特權,即在死後透過贖罪的方法,通過商品交換的方式獲得再生。煉獄觀的興起,構成了中世紀基督教轉型的一個環節。米歇爾.沃維爾(Michel Vovelle,1933-)撰有《死亡文化史︰用插圖詮釋一千三百年以來死亡文化的歷史》(1983)這部長達八百頁的巨著。他指出:在西方,人們對死亡的認識是與宗教信仰的變化密不可分的,在某種程度上,大眾的宗教信仰決定著人們對待死亡的心態。

群體心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做為個人,在歷史上表現出的,往往是盲從的形象。個人或者盲從於個別精英人物,或者盲從於群體行為。只有個人真正建立起理性和批判意識,才能終結盲從,走向獨立的個體。

這個過程,就是從後現代走向現代社會的基礎。而在此之前,社會發展的曲折反覆,往往可以到一些文化屬性更強的集體無意識中去發現原因。尋找這樣的歷史,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認知到,社會改造是多麼複雜巨大的工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