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副刊】【我注意】 2013年淡水八里,謝依涵受到他人珠寶的誘惑

2014/04/08 06:00

◎張亦絢

我阿嬤是窮人家送有錢人家的養女。疼她的養母去世後,養父因是「什麼都不懂的書生」,曾使她幾近無人照管;而她所受創傷之一,就是在逢年過節時,「大家都戴東西,只有我全身空空」──我一成年,她就把她生平的第一個戒指,轉送給我。她常憂心忡忡於我身上無任何發亮物。她不知書呆如我,素不靠珠寶防身。

有次她講她生母來偷看她:可憐啊,想女兒,也不敢過來。誰想誰?我頗覺懷疑。但我想這事有一定的心理真實性,說的是:脫貧入富的我阿嬤,畢生都受「雙重遺棄」的罪惡感折磨。她永遠是「假的」有錢女兒;但她也回不去「真」窮人之列。我愛她,但我也知道,阿嬤有種「惡毒」,來自她早年經驗給她的迷失與歸屬感混亂,那使她會突然「愛錢不愛人」。

說真的,送養與收養都可能出於深愛;收養制不是問題。除了該縮短貧富差距外,我覺得,我們文化中,還極度缺乏,貧富板塊一旦相撞時,對雙方的最低保護教育──而珠寶特別與女性相關。它是階級象徵與財貨,但它也有感情、對女性性吸引力的肯定以及社交輔導等文化內涵;珠寶誘惑,誘惑的也可能是對「成年禮」又渴求又匱乏的心。

小孩會霸住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放手。某些罪犯也是退化至幼兒態,竟致觸犯「不可殺人」的法。無法抵擋誘惑一事,在謝依涵身上很明顯;但這同時也是一整個文化的問題。老喊謝依涵「蛇蠍女」什麼,不太好吧?我更願意想她是一個犯下大錯的人類。當我想到我阿嬤,我甚至覺得,她像我誤入歧途的姊妹。●

■本專欄每週二見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