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大礦坑地底探險記─英國南威爾斯

2012/01/04 06:00

這些木頭被運進「大礦坑」貯放,供架設地底坑道之用。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英國報導、攝影

「大礦坑」地下坑道探險從這個礦工等候室開始。

英國威爾斯的風光不少,但我完全沒料到會有這趟地底礦坑之旅。到那裡不僅驚嘆四周曠野的風景,對於歐洲人珍貴古蹟的胸懷與能力,更是多了一份認識。這是一種對過去文明的尊重,更是教育後代史跡的活證明。一趟走下來,更明白英國老煤礦帝國的雄偉足跡。

「大礦坑」是一個巨大的老煤礦坑,廢棄使用後變成一個大博物館。

巨大老煤礦坑 變身成博物館

「大礦坑」的運煤火車立在大門前非常吸睛。

「大礦坑(Big Pit)」猶如其名,就是一個巨大的老煤礦坑,它從1860年作業到1980年,足足工作了120年才退休。在廢棄使用之後,威爾斯人卻沒有摧毀它,在威爾斯國家博物館當後台撐腰下,當地人用感激之心保留了完整的地塊,把大礦區變成一個大博物館。從1980年起就開門給訪客觀賞,親身體驗當年的礦工生活。這裡在2001~04年曾經為了整修關閉約3年,再度開張就立刻在2004年獲得名英國文藝基金「古爾本基安(Gulbenkian Prize)」的年度博物館大獎。

「大礦坑」不僅是英國礦坑博物館系列的重點館,也是歐洲聯盟工業遺產路徑的重點之一。更是通往近旁「彭帝普老火車道(Pontypool and Blaenavon Railway)」的大門重地。歐洲工業遺產路徑(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是一個遺產保護方案,共有橫跨32個國家的850個地點被選中,從這些地點可窺見歐洲如何從工業革命前後跨入現代的軌跡。因此,這些軌跡不論多陳舊破爛,都受到歐洲人上下的珍惜。

「大礦坑」被保留的背景除了古蹟思考之外,主要是所有的設備即使已經被實用潮流淘汰,卻在教育跟娛樂上還有無可取代的保存價值。對於21世紀的訪客來說,來訪此處確實會帶走充滿礦坑探險的興奮跟記憶。除了老舊的機器、礦坑狹道以及幾世紀前運載煤礦的拖車,還有聲光設施讓你身歷其境。我聽到了當年拉礦車的巨響,挖地道的機器聲,甚至一些當年礦工的工作錄影帶,這些都帶著我進入了歷史的回憶,見聞到幾百年前的真礦工。

「大礦坑」博物館所在的工業區,是聯合國在2000年鑑定認可的世界遺產地,原因正是這裡歷經煤、鐵生產的工業化時期,具有國際級的重要性。在這裡不論地上地下,都可以活生生地體會礦工生活,連空氣裡都還有幾百年吹不散的煤味,告訴你南威爾斯人當年的辛酸與驕傲。

地下探險 體驗礦工生涯

「大礦坑」最有名的就是地下坑道探險。這不能單獨下去,只能集體隨行的活動,必須先到礦工等候室等到一定時間,集合一起由一名現代真礦工帶頭才能下探,而且3歲以下的小孩禁止隨行。

所謂下探是搭乘透明鐵框架構的礦工電梯,集體下去300英尺(90公尺)的地底下,在回聲盈耳中,體驗當年上千名男人在狹道中汗流浹背、黑臉挖碳的真實狀況。所有的旅客都必須做礦工裝扮,也就是戴上頭盔、礦工頭燈、腰帶、攜帶電池以及礦工自救包才能同行。

同行領隊據說都是有礦工經驗的人,他們會一路解說,帶你下去那個黑世界,探訪當年的守衛室、時間控制室、礦井升降機,告訴你怎麼挖礦、怎麼裝載運輸上去、到了地上又怎麼分配輸出。運礦的電車道依然如當年,由運輸帶上下遙控,依照市場需求每日裝上不同量的煤礦出土上地面。引擎室、摩登油燈室(Lamp Room)也是重要的地方,後者可以將礦工需要的頭燈或工作燈充電供用,掌燈人的使命可攸關重大。

參觀這地下的所有設施,可以體會跟地上所有的配備都環環相扣,一個閃失就可能鬧出人命。地底導遊會告訴你一些自己的礦坑經驗,像是當年的一盞燈就是一線希望,尤其在漆黑的地底下,沒光無法工作,失亮希望全無。這一趟地底之旅全程約50分鐘,對於現代人來說,分秒都是驚險刺激的經歷。

歷史建築 見證專業使命

到「大礦坑」可不只是礦坑吸引人,地上的建物也饒富歷史,他們全都像當年一般矗立在原處,只是從以前的看礦工,換成今日的瞧旅客。時間的穿梭似乎只讓它們的外表風化老矣,除此之外幾乎是沒有變動。

這些建物都建在礦業興盛時,對於這一產業的維繫具有重大的貢獻,像是引擎室操控著整個煤礦與工人的上下運輸能量,現在看得到的大引擎已經超過50歲,但是不用擔心,它早就跟摩登科技掛鉤,用電腦操控整個安全的升降系統。鐵匠庭(Blacksmiths’ Yard)周圍的建物,有些可以追溯到1870年代,是這裡頭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左手邊的鐵匠店到現在甚至還在營運,「大礦坑」裡需要維修的「鐵問題」就都由這裡搞定啦。

從鐵匠區的建物可以看出當年鐵匠對礦坑的重要,因為礦區裡的大小裝置設備幾乎都跟鐵有關係,從運輸槽、馬蹄、路軌接點、管線、鐵槌到測量器,一有問題,就需要鐵匠出馬修理,難怪礦工區裡需要有自己專屬的鐵匠駐區。

煤礦區另外還需要架設地底坑道的大木頭。這些木頭幾乎都是原木砍掉樹枝,跟其他地底工作所需的大型材料,運進「大礦坑」當然不可能立刻進地底,所以必須有臨時貨運場,讓這些東西先貯放待命。當然也需要鋸木場,因為木頭要視地底需求鋸尺寸,那裡看得到的鋸木場,現在依然操著舊業,為博物館裡外所需的大小木材效命。

灰漿磨房(Mortar Mill)也在這建物裡,它的重任是混合建築物地上與地下所需的灰漿。附近還有19世紀中建造的「水衡系統(Water Balance)」,以及「鼓風室(Fan House)」可以參觀。這些系統對於維持地底下挖碳的艱辛工作,從氧氣輸入、清除瓦斯、灰塵到平衡系統,都有巨大貢獻。

實境博物館 聲影親體礦區生活

在地底下鑽夠之後,來到陸地上其實還很有看頭。近旁山丘上有一個聲光「採礦館(Mining Gallery)」,裡頭繪聲繪影介紹著這整個礦區的興衰始末。那裡可以又下到地底,實境觀摩當年挖開隧道的挖石機、炸石、切石、運輸帶等大型設備。附近新修成的Pithead Baths裡有小型物陳列博物館,告訴你礦區孩童、健康、居家、煤礦社區等礦工生活的另一種面貌,以及從1850~2000年間是怎樣改變的。

這裡面也介紹礦工休工後如何上到地面來清洗自己、髒衣服跟乾淨衣服的置物櫃如何分,在家跟在工地渾然是兩種面貌。

英國礦工在勞工保護的進展中,礦區就備有教育室、午餐室、實習院、醫療室跟展覽室。家族最擔心的礦災也是一個重要議題,博物館中當然也陳列出可能有哪些災難、如何拯救的道具與方案。

整個博物館逛下來,真的可以走進礦工的時光倒流裡,巨細靡遺的了解那種已經隨著時光流逝的生活跟感受。走完這座佔地超龐大的礦區博物館,不虛此行是我的第一感想,出來後威爾斯風光登高望,更讓我忍不住想大喊:天地之美無數處,威爾斯絕對值得走一遭!

旅遊資訊

◆航班:可搭華航直飛倫敦再轉火車或長程巴士前往。

◆簽證:英國免簽證,但須帶妥通關文件。

◆時差:冬令時間英國比台灣晚8小時。

◆匯率:一英鎊約換新台幣46.7元。

◆相關資訊洽詢:http://www.museumwales.ac.uk/en/bigpit/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