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艾未未展 北美館不敢坦言的真相
艾未未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作品,以1200輛腳踏車打造的〈永久自行車〉。(記者王文麟攝)
因投入維權運動遭中國監控的藝術家艾未未,今年獲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藝術人物第一名。他於亞洲首次大型個展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展,藝術家本人卻因身處北京被禁止出境而「缺席」,但北美館卻不敢坦言真相。
記者顏若瑾/特稿
遭中國當局以經濟犯罪受查的中國當代藝術家艾未未,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首次亞洲地區大型個展,名為「 艾未未‧缺席」。北美館表示,一切策展規劃完全尊重藝術家本人,展名「 艾未未‧缺席」,是艾未未自己提出來的。
對於艾未未實際上的確無法出席個展的原因,北美館表示,「本館曾依例邀請藝術家參與佈展及開幕事宜,惟艾未未表達並無來台之計畫。」
名為「缺席」,實際上就是陳述了無關展件,無關展覽,而是攸關藝術家本人在政治與社會處境上的窘迫狀態,藝術家自己說自己缺席自己的個展,我們嗅到的是其中嘲諷的意味,試問,哪個藝術家會願意在自己用心創作的展覽中「缺席」呢?
其實,艾未未不只缺席北美館的展覽,在美國與德國舉辦的艾未未個展,艾未未也沒有現身,不過他們公開解釋了艾未未缺席的原因。
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的艾未未裝置藝術展「十二生肖」( Ai Weiwei: Circle of Animals/Zodiac Heads) , 路透在9月2日的報導中表示,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正活在北京的嚴格限制下。(Dissident Chinese artist Ai is living a heavily restricted life in Beijing……) 。
10月15日在德國柏林開幕的柏林藝術節( The Berliner Festspiele)也展出艾未未攝影展(Ai Weiwei in New York: Photographs 1983-1993)。主辦單位在官網上表示,艾未未目前被允許在其北京工作室生活,但禁止其與媒體交談或離開北京,艾未未目前仍未獲自由。 (Meanwhile Ai Weiwei has been allowed to live in his studio in Beijing, but is not permitted to speak with the press or to leave the city. Ai Weiwei is still not free. /摘自網站http://www.berlinerfestspiele.de/en/aktuell/festivals/11_gropiusbau/mgb_aktuelle_ausstellungen/aiweiwei/mgb11_ai_weiwei_start.php)
北美館陳述與艾未未接洽過程,今年3月,北美館前館長吳光庭至北京與艾未未會面,邀請艾未未4月來台對展覽內容作進一步研議與籌備(但4月3日艾未未在北京準備搭機來台討論個展事宜時,遭中國當局逕自逮捕);6月,吳光庭在艾未未獲釋後發函慰問,並說明展覽持續辦理情況;7月,吳光庭再次去函表示確認雙方合作之意;10月,代理館長翁誌聰發函恭賀艾未未獲得英國Art Review雜誌讚揚,並表示展覽佈展順利並且將如期按計畫開展。
以上陳述關於互動交流的時間點,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大家都發現,北美館跳過這麼一段,也就是,艾未未在今年4月準備搭機來台時遭中國以語焉不詳的經濟犯罪之名逮捕。
艾未未遭囚禁81天後,中國當局不敵國際輿論壓力,在6月22日釋放艾未未,但限制艾未未一年內不得透過媒體對外發言。
至今艾未未遭中國當局以「現行犯」方式強勢逮捕的粗暴手法,依舊在國際輿論中爭議著。各界都知曉艾未未無法出席在各國舉辦的個展,與艾未未目前仍遭中國當局限制行動有關。但是北美館連這個對於藝術家本身陷入窘境的基本陳述,都怯於著墨。
同樣是艾未未個展,身為主辦單位的北市文化局與北美館把艾未未無法親自出席個展的原因,低調詮釋為藝術家「本人」沒有來台計畫。
身為一個美術館,除了提供展示空間外,還必須選擇怎麼讓每一次的「展覽」在策展過程與結果呈現中,變成美術館自身定義的一部分,除了蒐集、研究到最後展示,美術館透過策展對民眾進行文化感染。
如果創意是一種傳達思想與文化的形式,藝術家用思想創作,美術館選擇了這個藝術家,讓藝術家帶著自己與作品融入這個展覽空間,那,美術館又怎麼可以選擇性淡化藝術家本身的遭遇,並且將藝術家置身其作品之外呢?除非這個美術館認為自己只是單純的一個提供展覽的「空間」而已。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