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身口意三業〉藥師療法 對身體懺悔

2018/01/08 06:00

文/呂政達

那年生了大病,器官已然敗壞,住院那段期間,靈鷲山的法用師來看我,說我長期虧待我的器官,「你要安撫它,跟它懺悔,觀想藥師佛菩薩進到你衰壞的器官。」法用師這樣告訴我。後來,這樣的觀想是我常做的功課,也是藥師佛給一名大病之人的慰藉。

藥師佛的安慰,出自於誦讀《藥師經》,我們不妨這樣想著,自始至終,對自己的身體,要出於真情的懺悔。

《藥師經》云:「若見男人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持咒一百零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西方醫學大概會不以為然,但是,生病確實是一項屬於心靈的功課。

在《佛說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裡,把疾病和觀想做了更明確的聯結。從繫念數息想、安定心想、不出息想、念實相想到安住三昧想。經上說,如果能夠觀想藥王菩薩的十指端,「四百四病自然除滅。身諸煩惱皆悉不起。」

西藏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麥彭仁波切,師承蔣揚欽哲仁波切,向有全知的法稱,他曾提出「轉病苦為道所用」,既然生病的時候要去看病、吃藥,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這個修法呢?這是為了讓我們在肉體接受醫學治療的同時,在精神上也有一種轉疾病為道用的修法。

生病時候,我們太容易被沮喪、消沉和恐懼所籠罩,但修行者主張的是無論遭遇到何種變局,也能夠維持一念不墜。我們從來不知道,疾病也是身口意的一場大考驗,我們可以利用病來積累資糧、清淨罪業。生老病死是我們必得經驗的苦,通過一場病,讓我們自身產生一種新的認識、新的感受;通過這些認識與感受,就可以積累資糧、清淨罪業。

麥彭仁波切主張,視病痛為功德、知識和修行順緣,可以促進6種波羅蜜的修習。用我自己來驗證這3種修法,確實,我也是在生了病以後,才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有了較進一步的了解和照顧,「生病能不能是一種功德呢?」我知道的是,許多人在生病以後,開始到醫院去當志工,開始理解病痛對人的意涵,你說,這樣算不算?

但是,人的身體必將一直纏繞在病痛的影子內,即使我們這次生病能夠痊癒,但也並不代表以後就不會再生病,佛家認為生生世世的輪迴既是一種苦,所以,生病也必然是生生世世的輪迴著。或許,我們能夠做的,除了照顧身體,就是對病苦生出更正確的認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