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中國式好人」與「宅男」

2017/11/29 06:00

◎王丹

上週我在本欄介紹中國心理學家武志紅的著作《巨嬰國》,列舉了書中兩個在我看來最精闢的心理分析觀點,但還覺得意猶未盡,覺得有趣的東西應當多與讀者分享。索性再來做一些介紹,讓對於集體心理狀態這個議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多一些知識。

武志紅的《巨嬰國》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中國式好人」。按照他的定義,所謂「中國式好人」,就是這樣一種人:「他們看起來對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熱情,並且總伴隨著孤獨,就像是活在一個孤島上」,「他們的好,像綿羊,而缺乏力量」。在武志紅看來,這樣的「好人」的「好」,其實是自我壓抑的結果,是迎合社會和環境對於「好人」的標準而失去了自我的結果。這樣的好人,固然和善,為他人著想,但是在他們的身上,你感受不到「熱情」和「力量」,因為他們早就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學會了「自我控制」。

雖然叫做「中國式好人」,但是即使是台灣的讀者,如果環顧身邊,恐怕也可以看到不少這樣的「好人」吧。這讓我想到大家經常提到的「宅男」。「宅男」們平時對於外在的世界來說是處於封閉狀態的,他們很少人際交往,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所以才有「宅男」之稱。但是「宅男」也不是不能有社交生活,事實上,他們也會走出家門到社會中,至少還是會上班工作。而且,通常來講,在他人眼中,「宅男」們都是很善良很溫和很願意幫助他人的人。

按理說,這樣的人沒有什麼不好的,除了極個別的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之外,大部分「宅男」都是對社會,對他人無害的。但是,「宅男」這個詞,聽起來總是有那麼一點負能量在裡面,尤其是與「陽光男」比較而言更是如此。這個「負能量」是什麼呢?按照武志紅的分析,就在於「自我壓縮」,例如很懂事,不給他人添麻煩等等。在武志紅看來,這樣的「好」,其實不是「好」,而是「討好」。這樣的分析,對於我過去一直持有的關於「好人」的概念來說,真是一個巨大的衝擊,確實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原來,「好」,也不一定就那麼好。

武志紅從兒童成長的角度,分析了「中國式好人」的形成原因:「被拋棄創傷」(孩子在三歲前,媽媽經常不在身邊),「被吞沒創傷」(在孩子需要自由與獨立的時候,家長卻要孩子事事聽話),「性羞恥感」(對於性這個最為本能的事情,由於社會和環境的壓抑,覺得是一種羞恥)。在這樣的創傷和羞恥中長大的人,很容易用「討好他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有人會說,這樣的「宅男」,這樣的「好人」,有什麼不好的嗎?難道「好」還不對了嗎?是的,這樣的「中國式好人」,在武志紅看來,確實有扭曲的、對他人和自己不利的一面。那就是:首先,「一個好人,在乎的是好壞對錯,而不是愛恨情仇,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道德正確的殭屍」;其次,「好人的過度付出與自我犧牲,會讓對方有內疚感,而因為好人貌似不需要回報,會讓這種內疚感更加累積。」而沒有人喜歡內疚;最後,內心和生活的封閉,會讓一個人的生命失去活力,也無法體驗與人親近的那種溫暖,因而,這樣的好人是孤獨的。

一本好書,通常會給人帶來對同樣事情的不同思考,從這個角度講,《巨嬰國》這本書讓我們對「好」這個概念有了新的認知,就是一本好書。●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